西电新闻网讯(记者 冯毓璇)6月21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会议,邀请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馆长孙周勇作题为《中国文明起源的探源:框架与范例》的专题报告。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校领导、各二级党委(党总支)及职能部处负责同志、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杨银堂主持。
报告中,孙周勇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就“什么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什么要开展中华文明探源”两个方面作出解答,详细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任务,并结合良渚、石峁、芦山峁遗址等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等,对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作出了生动地阐释。
孙周勇表示,国家起源和发展研究是中华文明探源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于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兼容并蓄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延绵不断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典型特征。
孙周勇指出,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要会同多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师生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要充分发挥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利用的智能化精细化,密切与考古学、历史学、人文学科联合攻关,为推进中华文明历史研究,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贡献西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