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网络、报刊上阅读到知名教授、学术大牛的故事,我都会转头戳一戳正在埋头调试设备的我导儿:“老师,要是您也是世界闻名的大学者,咱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他拿起旁边的说明书卷成筒敲了敲我的脑袋:“可能会提高我的招生标准吧,这样你可就不一定能跟着我了。”
“好吧,是这样,没错。”我一边挠头,思绪飞回一年前。
本科保研之后,我来不及高兴,一边搜索学院所有老师的信息,一边在心里暗戳戳地想:一定要找一位“不push”的导师——没错,那时的我还是个有些懒散的“不良学生”,原计划在硕士三年里“躺平”。
只是没想到,半路杀出的王老师不仅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的计划,还改变了我对学习乃至人生的态度。
王雨田老师,江湖人称“田哥”,我们平时还是喊他王老师。他在学校奋斗若干年,在我报名的这一届刚好成为硕士生导师。几番消息来往后,我俩很快敲定,决心共度未来的三年时光。
正式入学后,科研和学业上的频繁接触让我愈发了解这位老师闪光和独特的性格。
在让学生取送物品、文件盖章、打扫实验室时,王老师有时会有心理负担,觉得不该因为实验操作以外的事过多占用学生的私人时间,每次都想着拿点自己的零食“慰问”一下,或者在微信连打两次“谢谢”,连我这种略带叛逆的“坏孩子”都忍不住说:“老师,我是您学生,找我做科研相关的事是很正常的啦。”
有一次在办公室一起整理文件整理晚了,他请我去食堂吃饺子。
看我一个接着一个吃得贼快,他拨了五个饺子给我。
“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正好我媳妇儿让我减肥。”
“我23岁了,老师。”
“那就吃饱为咱项目再贡献点力气!目前项目取得了些许阶段性成果”,他补充道,“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然后我一边吃饺子,一边故作深沉聆听未来几个月的项目蓝图。当然,不是那种学术大牛的深沉,是学术小牛听不懂的局促。
后来没多久,我俩一起去隔壁学校参加一个不大不小的学术会议为什么带我一个研一的学生呢,因为他手下总共就三个学生,别的老师有一群硕士生博士生,没办法他只好带我。
我看着他报名参加青年学者报告,一边问:“老师,小的斗胆问一句,您也是青年吗?”
“当然算了,你不知道45周岁以下都能叫青年吗?”
“那好吧,我是不是能叫自己少年学者了?”
“不能,你既不是少年,也不是学者,你就是我今天带来的跟班。”
当时我提前一天看了会议安排:“老师,明天下午就讲报告了,您感觉如何,需要我现场帮什么忙吗?”“不用!”他自信地摆摆手。结果,等到现场,我看了其他老师分享之后,瞬间就傻眼了。他们的幻灯片工整、美观、高端大气上档次,相比之下,我们的就有一股莫名的小学儿童节手抄报画风,这差距,可想而知。
我一边紧张地打哆嗦,一边把头转过去看自信准备好的王老师,我发现他也不轻松,面色凝重,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
“我,我有点不想上台了。”他拿着我给的纸巾擦了擦汗。
“那,要不咱走?”我小声回复。
他深呼吸了一下,突然眼神坚定起来,铿锵有力地说出了四个字:“来都来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幻灯片形式不够“高大上”的情况下,他居然从头到尾洋洋洒洒地顺利讲完全程,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别的老师演讲时,下面总有几位低头看手机的听众,他登场的时候,所有人全部抬头,被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报告深深吸引。他演讲结束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包括知名教授在内的很多人都主动和他交流。
只有我,在短暂的目瞪口呆之后,突然鼓掌,并大声说:“看,这就是我的导师。”旁边的同学先是一惊,而后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吃晚饭的时候,我憋了一路的赞美之词终于得以释放。
“你好帅啊,老师,幻灯片那么简陋也能说得那么厉害。”
“我可是你导儿,这点实力还是有的好吧。”
“可是您演讲之前都流汗了。”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不过话说回来,本来就是我一点一滴从零开始做起的项目,PPT所展示的终究只是凝练的语句罢了。想当初,从找空场地,到申请资金、购买设备、置办器材,再到调试参数、记录数据、思考方向,我事无巨细每一步都参与,如今带学生,再把这些年科研的心得经验传授分享,这个项目大到统筹规划,小到每个细微的计算,我都烂熟于心,能流畅地说出来好像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
看着王老师如数家珍般专心的表情,我也终于不再只是抱着崇敬的心态,我一边看着他的眼睛,一边很认真地说:“老师,您就是我学术和生活上的榜样。”
“那下次实验不许再摸鱼了。”他调侃道。
“果然,老师,还是被您发现了。”
后来,每一次实验,我再也没有吊儿郎当,慢慢地,我也不会再想起读研之前对自己千叮咛万嘱咐的“躺平宣言”,就连生活也在科研习惯的影响下变得不再懒散,比如终于开始那说了好几年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的减肥计划。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和关系很好的朋友在一起吃午饭,聊到了关于我的话题。
“坤子,我觉得你变得很不一样了。”
“哪里不一样了?”
他想了想:“大概是生活态度吧。你一直都很乐观,但以前对待生活的各方面总是有点‘不正经’,现在虽然偶尔也有点,但总体认真了很多。”
我拿勺子舀了一勺汤:“可能是因为上了研究生之后,身边正面的榜样越来越多了。”
“正面的榜样?”
“首当其冲就是我的导师啦,我觉得王老师做每一件事都是那么认真、努力,却从来不耍嘴皮子功夫跟人炫耀,是真正意义上的行动的巨人。在他的影响下,我也逐渐不敢随意对待我三年研究生生涯了。”
“王老师确实人很好。”朋友翻了翻手机浏览器怼到我的脸上:“但是,你作为一个研究生,尽管学的是工科,能不能学学成语的正确用法,‘首当其冲’不是这么用的啊!”
“好吧。”我惭愧地说:“看来要成为王老师的得意门生,我好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 许坤)
来源:《中国研究生》2024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