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研途先锋|电子工程学院王文兵:仍是此间少年
时间:2017-06-23 08:40:56来源:新闻中心点击:

前言:为落实贯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将镜头对准基层,讲好“西电故事”,传承西电精神,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联合推出“研途先锋——向优秀同学学习”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挖掘西电研究生群体中的先进事迹,宣传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广大研究生行有示范、追有目标。欢迎各单位积极提供线索,我们将安排专人进行采访报道。联系人:卢毅,联系电话:88202308,邮箱:luyi@xidian.edu.cn

王文兵:仍是此间少年

■学生记者 王文君 贺敏娜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生活已被逐渐呈现出高维发展趋势的数据包围,但高维数据的冗余、“噪声”又不禁让人头疼。王文兵的研究方向恰恰就是帮助人们排忧解惑,从海量的高维数据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将高维数据中冗余的部分处理掉,实现对数据的降维,从而提高后续算法处理的效率。

王文兵说:“目前,特征选择是机器学习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而我则是主要对机器学习领域的高维数据降维方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其中的特征选择算法。我认为做学术研究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造福社会,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王文兵,师从电子工程学院尚荣华教授,目前在“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课题研究。在短短两年的硕士阶段,他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有三篇论文被SCI检索。今天,让我们走近他的科研旅程。

【人物故事】

以科为友

“我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乐此不疲。”经过四年基础知识的学习,本科毕业时,王文兵义无反顾地选择考取电子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成为焦李成教授团队“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员。

在实验室里,王文兵第一次真正接触科学研究就对其产生了兴趣,实验室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很快进入了状态。研究生阶段与本科差别巨大,除了专业课程,王文兵还依照导师尚荣华教授的要求阅读相关方向的论文,从一些优秀的硕博论文开始,到一些质量较高的国际期刊论文,在阅读过大量的文献之后,王文兵对领域内研究方向有了初步了解,并逐渐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尚教授每周组织的讨论会中,他也从聆听者成长为演讲者,科研热情被充分调动。

以研为师

王文兵在科研过程中充满了决心和热情,很多科研都是从一段摸索开始,然后了解相关研究方向并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最后再下定决心去做。他一直铭记导师尚荣华教授的教导,碰到困难不轻言放弃,而是认真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从不觉得科研工作枯燥,相反,他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科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让自己的科研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在焦李成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影响和导师尚荣华教授耐心的指导下,王文兵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高水平国际期刊中,他以学生第一作者的名义在SCI检索、中科院分区一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上发表论文“Nonnegative Spectral Learning and Sparse Regression-based Dual-graph regularized Feature Selection”、中科院分区二区期刊《Knowledge-Based System》上发表论文“Subspace learning-based graph regularized feature selection”,以学生第二作者的名义在SCI检索、中科院分区二区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上发表论文“Global discriminative-based nonnegative spectral clustering”。

【他人眼中】

研究时的“小靠山”,生活中的好朋友

在王文兵好友眼中,他是一个踏实严谨、认真细致的人。在科研时,他永远是大家的“小靠山”,对于任何事情他都准备充分,从不忽略plan B。直系师弟孟洋调侃说:“太老实可能是师兄的唯一缺点。”

王文兵是导师的好帮手,师弟的好榜样,朋友的好兄弟。学术研究最怕“踏实”二字,而不论是他的朋友王佳东,舍友张文龙或是师弟孟洋,他们都提到了王文兵的踏实、严谨、认真。他的好友王佳东以实验为例形容他道:“实验前需要准备大量数据,王文兵每次都准备充分,从未有过差错。”稳重之人必有可靠之处,王文兵的严谨让实验室的很多工作都可以放心交给他来做,投入之人必能走向远方。

王文兵并非“老学究”式的学生,他的舍友张文龙说:“王文兵喜欢看综艺节目,也经常参加社交活动,不是一成不变地扎在实验室,他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热点甚至娱乐八卦。”别人眼中的王文兵,实验时可靠,娱乐时有趣。他就像一个多面体,用自己丰富的思维与现实世界进行拼接组合。他的脚步紧跟时代,用不断更新的知识,诠释着新时代科研人员的魅力。

【他这样说】

守住初心,耐得寂寞

谈起科研人的特质,王文兵说:“毅力、决心和热情是必不可少的。科研往往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大家看来它是有些枯燥的。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一组能获得最佳实验结果的参数,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想要在研究中有所突破,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当我们问到如何才能发表那么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王文兵透露出一个小秘密——审稿人的意见,他说:“SCI期刊审稿人都是业内知名的专家,他们都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所以他们对论文进行斧正时所提出的意见都是具有建设性的。我的导师尚荣华教授也一直让我们重视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正视自己论文的不足之处。按照他们的意见修改后,文章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对此我们非常感激。”看得出,王文兵的内心满是对研究的一丝不苟与对建议的虚心接受。正是这种饱满的热情以及在科研的寂寞中保持的不骄不躁,使得王文兵在学术的路上越走越远。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谈起恩师,王文兵感激与感动的情绪溢于言表。“非常感谢焦李成教授带领的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里给我提供了展开科研的平台和良好的学术氛围。焦老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高瞻远瞩,一直是我们整个智能所所有成员学习的榜样。他带领着我们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并着眼于未来,让我们的科研团队始终处于研究领域的最前端。尚老师是我前行路上的灯塔,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方向。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我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令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正是‘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个大家庭,让我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让我在科研的路上勇往直前。”

上一条:王中林院士返校记|为西电做力所能及之事
下一条:西电学子|潘杰:心之所至,所向披靡

研途先锋|电子工程学院王文兵:仍是此间少年
发布时间:2017-06-23 08:40:56来源:新闻中心点击:我要评论:

前言:为落实贯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将镜头对准基层,讲好“西电故事”,传承西电精神,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联合推出“研途先锋——向优秀同学学习”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挖掘西电研究生群体中的先进事迹,宣传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广大研究生行有示范、追有目标。欢迎各单位积极提供线索,我们将安排专人进行采访报道。联系人:卢毅,联系电话:88202308,邮箱:luyi@xidian.edu.cn

王文兵:仍是此间少年

■学生记者 王文君 贺敏娜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生活已被逐渐呈现出高维发展趋势的数据包围,但高维数据的冗余、“噪声”又不禁让人头疼。王文兵的研究方向恰恰就是帮助人们排忧解惑,从海量的高维数据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将高维数据中冗余的部分处理掉,实现对数据的降维,从而提高后续算法处理的效率。

王文兵说:“目前,特征选择是机器学习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而我则是主要对机器学习领域的高维数据降维方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其中的特征选择算法。我认为做学术研究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造福社会,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王文兵,师从电子工程学院尚荣华教授,目前在“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课题研究。在短短两年的硕士阶段,他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有三篇论文被SCI检索。今天,让我们走近他的科研旅程。

【人物故事】

以科为友

“我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乐此不疲。”经过四年基础知识的学习,本科毕业时,王文兵义无反顾地选择考取电子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成为焦李成教授团队“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员。

在实验室里,王文兵第一次真正接触科学研究就对其产生了兴趣,实验室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很快进入了状态。研究生阶段与本科差别巨大,除了专业课程,王文兵还依照导师尚荣华教授的要求阅读相关方向的论文,从一些优秀的硕博论文开始,到一些质量较高的国际期刊论文,在阅读过大量的文献之后,王文兵对领域内研究方向有了初步了解,并逐渐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尚教授每周组织的讨论会中,他也从聆听者成长为演讲者,科研热情被充分调动。

以研为师

王文兵在科研过程中充满了决心和热情,很多科研都是从一段摸索开始,然后了解相关研究方向并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最后再下定决心去做。他一直铭记导师尚荣华教授的教导,碰到困难不轻言放弃,而是认真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从不觉得科研工作枯燥,相反,他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科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让自己的科研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在焦李成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影响和导师尚荣华教授耐心的指导下,王文兵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高水平国际期刊中,他以学生第一作者的名义在SCI检索、中科院分区一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上发表论文“Nonnegative Spectral Learning and Sparse Regression-based Dual-graph regularized Feature Selection”、中科院分区二区期刊《Knowledge-Based System》上发表论文“Subspace learning-based graph regularized feature selection”,以学生第二作者的名义在SCI检索、中科院分区二区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上发表论文“Global discriminative-based nonnegative spectral clustering”。

【他人眼中】

研究时的“小靠山”,生活中的好朋友

在王文兵好友眼中,他是一个踏实严谨、认真细致的人。在科研时,他永远是大家的“小靠山”,对于任何事情他都准备充分,从不忽略plan B。直系师弟孟洋调侃说:“太老实可能是师兄的唯一缺点。”

王文兵是导师的好帮手,师弟的好榜样,朋友的好兄弟。学术研究最怕“踏实”二字,而不论是他的朋友王佳东,舍友张文龙或是师弟孟洋,他们都提到了王文兵的踏实、严谨、认真。他的好友王佳东以实验为例形容他道:“实验前需要准备大量数据,王文兵每次都准备充分,从未有过差错。”稳重之人必有可靠之处,王文兵的严谨让实验室的很多工作都可以放心交给他来做,投入之人必能走向远方。

王文兵并非“老学究”式的学生,他的舍友张文龙说:“王文兵喜欢看综艺节目,也经常参加社交活动,不是一成不变地扎在实验室,他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热点甚至娱乐八卦。”别人眼中的王文兵,实验时可靠,娱乐时有趣。他就像一个多面体,用自己丰富的思维与现实世界进行拼接组合。他的脚步紧跟时代,用不断更新的知识,诠释着新时代科研人员的魅力。

【他这样说】

守住初心,耐得寂寞

谈起科研人的特质,王文兵说:“毅力、决心和热情是必不可少的。科研往往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大家看来它是有些枯燥的。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一组能获得最佳实验结果的参数,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想要在研究中有所突破,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当我们问到如何才能发表那么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王文兵透露出一个小秘密——审稿人的意见,他说:“SCI期刊审稿人都是业内知名的专家,他们都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所以他们对论文进行斧正时所提出的意见都是具有建设性的。我的导师尚荣华教授也一直让我们重视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正视自己论文的不足之处。按照他们的意见修改后,文章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对此我们非常感激。”看得出,王文兵的内心满是对研究的一丝不苟与对建议的虚心接受。正是这种饱满的热情以及在科研的寂寞中保持的不骄不躁,使得王文兵在学术的路上越走越远。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谈起恩师,王文兵感激与感动的情绪溢于言表。“非常感谢焦李成教授带领的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里给我提供了展开科研的平台和良好的学术氛围。焦老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高瞻远瞩,一直是我们整个智能所所有成员学习的榜样。他带领着我们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并着眼于未来,让我们的科研团队始终处于研究领域的最前端。尚老师是我前行路上的灯塔,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方向。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我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令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正是‘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个大家庭,让我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让我在科研的路上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admin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