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名师西电】郑雪峰:做好半导体器件的“医生”
时间:2024-11-18 14:43:34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点击:

记者 郭楠楠

每个人都会有生病去医院的经历,医生的职责是为病人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和医生一样,郑雪峰的专业就是通过专业手段为半导体元器件进行系统地检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发现病根,制定专业的改善与提升方案,最终满足用户的高可靠应用。

学生与老师共同探索未知

高考后,郑雪峰选择去远离家乡的古城西安读大学。“我对西安这座历史古城十分感兴趣,再加上内心对于电子信息领域的热爱,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西电。”他研究生期间跟随微电子学院郝跃院士学习,博士期间去往英国留学。多元的求学经历,在郑雪峰的科研道路上影响深远。“国内的导师和你一起探索并解决问题,国外的导师则会要求你更加主动地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从仪器的选择到二次开发再到创新研究,郑雪峰不仅需要掌握半导体领域的相关知识,还需要透彻了解仪器设备的底层运行逻辑。于他而言,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一段时间过后,他发现原来自己认为无法做到的事儿、一系列问题也能够水到渠成地解决,这让郑雪峰在科研道路上信心倍增。“博士阶段的学习让我真正理解了很多底层逻辑。只有透彻理解并抓住事物的本质,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原始创新。”

课堂上,郑雪峰与学生分享自己学生时代的故事,他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认识并发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超越。学生们经常会对导师或专家产生崇拜心理,而郑雪峰告诉学生:“你们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从本科生阶段开始,他就注重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做事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科研方面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打破对权威的畏惧心理,立志做领头羊。“对于每个学生个体来说,一路成长到现在是不容易的;对于他的家庭来说,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对于国家来说,他更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他说,“所以作为老师,我必须尽我最大的努力把他们培养好。”

让科研接地气,对恐惧科研说“不”

在介绍研究方向时,郑雪峰将自己比作半导体器件的“医生”,工作职责就是找出它的症状和病因,并且提出改进建议。“半导体器件的测试分析及可靠性研究,就是让实验室的产品真正能够实现安全可靠的大规模应用。”

无论是单个芯片还是系统整机,任何产品都需要实现安全可靠且长寿命的使用。郑雪峰和团队多年来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在医院拍完CT之后,如何通过X光片洞察真正的病因?“找病因是一个非常综合且要求极高的过程。”测试分析的过程可以依靠设备完成,但是从众多表象中发现真正的病因往往是设备无法办到的。郑雪峰说:“除了要熟知半导体设计、制造以及底层机理,还需要了解后续的应用环境,并且学会和各种用户打交道,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应用技能,准确找到‘病因’。”

郑雪峰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不要被问题吓倒,更不要被自己吓倒。要敢立志、立大志,要在自己研究的一亩三分地,做到这个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为国家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越来越感觉这句话并不抽象,我们应该也能够成为这句话的践行者。”

2014年,日本科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学生时代的他并不出色,工作时选择了去乡下的日亚化学工业工作。但中村修二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对科研的满满热情,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信并最终做出了可发蓝色光的LED。没有人天生就能成功,一定不要在潜意识里首先自我否定,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每个学生都要相信,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多年来郑雪峰和团队成员们在郝跃院士的带领下围绕国家重点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他从硕士阶段跟随郝跃院士从事新型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研究。谈及为氮化镓器件研制所做的工作,郑雪峰说道:“我们当时没有考虑太多。唯一的想法就是知道这是国家急需,我们必须尽全力把它做出来,这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不管前进的路上遇到多少困难,我始终相信我们在做一件正确而且有意义的事情,这就够了。”

半导体器件从硅到砷化镓再发展到氮化镓。作为一种新型的元器件,是否能够满足严苛的应用需求,而安全的边界又在哪里?这需要制定一个安全可靠的标准来帮助决断。从2008年开始,郑雪峰及团队成员联合国内多家相关单位,对氮化镓进行大量的测试分析,最终发现了影响器件高可靠应用的关键因素并建立了可靠性评判的标准,成为了国内最早为氮化镓器件制定国家标准的单位之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仅仅依靠我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团队如同一个大机器运转,大家岗位不同,每个人都很重要。”

4G基站时代,中国制造的核心元器件比例非常低,而在如今的5G基站中,“中国制造”已经占据绝大多数,郑雪峰和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一样,向上求索,向下扎根。在这条道路上,他会越走越开阔,越走越坚定。

上一条:【教育强国大家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青山:坚决扛起基层党委主体责任 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担当作为
下一条:聚焦|习近平致信祝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

【名师西电】郑雪峰:做好半导体器件的“医生”
发布时间:2024-11-18 14:43:34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点击:我要评论:

记者 郭楠楠

每个人都会有生病去医院的经历,医生的职责是为病人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和医生一样,郑雪峰的专业就是通过专业手段为半导体元器件进行系统地检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发现病根,制定专业的改善与提升方案,最终满足用户的高可靠应用。

学生与老师共同探索未知

高考后,郑雪峰选择去远离家乡的古城西安读大学。“我对西安这座历史古城十分感兴趣,再加上内心对于电子信息领域的热爱,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西电。”他研究生期间跟随微电子学院郝跃院士学习,博士期间去往英国留学。多元的求学经历,在郑雪峰的科研道路上影响深远。“国内的导师和你一起探索并解决问题,国外的导师则会要求你更加主动地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从仪器的选择到二次开发再到创新研究,郑雪峰不仅需要掌握半导体领域的相关知识,还需要透彻了解仪器设备的底层运行逻辑。于他而言,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一段时间过后,他发现原来自己认为无法做到的事儿、一系列问题也能够水到渠成地解决,这让郑雪峰在科研道路上信心倍增。“博士阶段的学习让我真正理解了很多底层逻辑。只有透彻理解并抓住事物的本质,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原始创新。”

课堂上,郑雪峰与学生分享自己学生时代的故事,他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认识并发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超越。学生们经常会对导师或专家产生崇拜心理,而郑雪峰告诉学生:“你们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从本科生阶段开始,他就注重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做事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科研方面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打破对权威的畏惧心理,立志做领头羊。“对于每个学生个体来说,一路成长到现在是不容易的;对于他的家庭来说,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对于国家来说,他更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他说,“所以作为老师,我必须尽我最大的努力把他们培养好。”

让科研接地气,对恐惧科研说“不”

在介绍研究方向时,郑雪峰将自己比作半导体器件的“医生”,工作职责就是找出它的症状和病因,并且提出改进建议。“半导体器件的测试分析及可靠性研究,就是让实验室的产品真正能够实现安全可靠的大规模应用。”

无论是单个芯片还是系统整机,任何产品都需要实现安全可靠且长寿命的使用。郑雪峰和团队多年来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在医院拍完CT之后,如何通过X光片洞察真正的病因?“找病因是一个非常综合且要求极高的过程。”测试分析的过程可以依靠设备完成,但是从众多表象中发现真正的病因往往是设备无法办到的。郑雪峰说:“除了要熟知半导体设计、制造以及底层机理,还需要了解后续的应用环境,并且学会和各种用户打交道,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应用技能,准确找到‘病因’。”

郑雪峰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不要被问题吓倒,更不要被自己吓倒。要敢立志、立大志,要在自己研究的一亩三分地,做到这个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为国家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越来越感觉这句话并不抽象,我们应该也能够成为这句话的践行者。”

2014年,日本科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学生时代的他并不出色,工作时选择了去乡下的日亚化学工业工作。但中村修二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对科研的满满热情,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信并最终做出了可发蓝色光的LED。没有人天生就能成功,一定不要在潜意识里首先自我否定,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每个学生都要相信,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多年来郑雪峰和团队成员们在郝跃院士的带领下围绕国家重点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他从硕士阶段跟随郝跃院士从事新型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研究。谈及为氮化镓器件研制所做的工作,郑雪峰说道:“我们当时没有考虑太多。唯一的想法就是知道这是国家急需,我们必须尽全力把它做出来,这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不管前进的路上遇到多少困难,我始终相信我们在做一件正确而且有意义的事情,这就够了。”

半导体器件从硅到砷化镓再发展到氮化镓。作为一种新型的元器件,是否能够满足严苛的应用需求,而安全的边界又在哪里?这需要制定一个安全可靠的标准来帮助决断。从2008年开始,郑雪峰及团队成员联合国内多家相关单位,对氮化镓进行大量的测试分析,最终发现了影响器件高可靠应用的关键因素并建立了可靠性评判的标准,成为了国内最早为氮化镓器件制定国家标准的单位之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仅仅依靠我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团队如同一个大机器运转,大家岗位不同,每个人都很重要。”

4G基站时代,中国制造的核心元器件比例非常低,而在如今的5G基站中,“中国制造”已经占据绝大多数,郑雪峰和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一样,向上求索,向下扎根。在这条道路上,他会越走越开阔,越走越坚定。

责任编辑:冯毓璇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