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小斌 杨丹丹)为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推动数学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应校人才工作办公室及数学与统计学院邀请,4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张继平来校交流座谈并作报告。党委书记查显友、校长张新亮分别会见了张继平院士,就数学学科发展、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杨生海、执行院长薄立军、刘三阳教授与杨丹丹教授陪同会见。
查显友、张新亮代表学校对张继平院士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们表示,西电数学学科建设起步早、发展潜力大,希望张继平院士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西电数学学科建设发展,指导和帮助学校在数学学科领域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路径,汇聚优秀人才,谋划高质量发展,勇攀数学高峰。
张继平院士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表示,国家高度重视数学学科建设,中俄数学中心的成立更是彰显出国家对数学学科发展的高瞻远瞩和殷殷期盼。他建议学校要统筹好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协同发展,抢抓学科发展大机遇,更好地发挥数学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4月22日上午,张继平院士应邀参加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年教师座谈会。会上,张继平院士将自己40多年的学习工作经历分享给与会教师,围绕人才培养、交叉研究、分类评价、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讲到,“课堂是神圣的,教学是神圣的,教师是神圣的。”作为青年教师,要注重教学、科研相结合,平衡二者的关系,根据数学学科自身特点,以自由探索、有组织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工作,与研究方向有交叉的“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员相结合组成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工作,不局限于国内,要与国际接轨,同时,注重基础研究与工科相结合。
4月22日下午,张继平院士应邀作题为《从筷子到量子纠缠》的学术报告。本场学术报告吸引了包括兄弟高校学者在内的170多名师生参加,报告会由数学与统计学院执行院长薄立军主持。报告会上,张继平院士为大家阐释了筷子在三千多年演变中传承文化,开发智力,与汉字一样是整个中华文明的标志。“借箸代筹”这一成语中,箸就是筷子,筹即算筹或筹策,是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如筷子的小竹棍。三国时期刘徽用算筹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6,元朝朱世杰用筹算解四元高次方程。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创造。珠算是直接由算筹演进发展而来。现在筷子和算盘的智慧被应用到对称群的表示理论,解决量子纠缠的问题。张院士的报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对师生的踊跃提问逐一进行了细致解答,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院士简介:
张继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俄数学中心主任,深圳国际数学中心执行主任。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奖、陈省身数学奖等。曾任 Algebra Colog 主编,现为 Asia-European 」.Math和《数学学报》副主编。曾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数学家联盟发展与交流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中国青年科技协会副会长,在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期间,为数学学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制定和实施的创新人才计划培养出包括数学黄金一代在内的世界一流人才。同时在有限群表示论研究取得杰出成就,特别是解决群论大师 Brauer 两个重大问题的工作成为高维Galois表示自守提升理论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