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西电首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时间:2023-01-03 09:11:38来源: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点击: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东林 范雪琦)2022年12月25日至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学校首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研究装置”进行验收。

国家基金委副主任陆建华,信息科学部主任郝跃院士、常务副主任刘克,项目验收专家吴培亨院士、罗先刚院士、李陟院士,以及技术专家、仪器测试专家、文档及财务检查专家等20余位专家参与验收。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基础处处长李人杰、项目监理专家邓小刚院士,房建成院士等专家线上参会。项目首席包为民院士、承研单位李应红院士、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的参研人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张新亮、副校长张进成以及学校科学研究院、国有资产管理处、计划财务处、档案馆、后勤保障部、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参研团队共计70余人线上线下参加会议。

12月25日至28日,测试专家组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仪器指标测试验收及档案和财务验收,现场讨论并通过了“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研究装置”测试大纲,对关键指标进行了现场一一测试,讨论形成《测试报告》;档案专家组与财务专家组分别对档案资料与财务资料进行审核,形成《财务验收意见表》与《档案验收意见表》。

12月29日上午,项目验收会在南校区举行,听取各验收专家组意见。验收会由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主持。

张新亮首先代表学校对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院士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给予西电大力支持和倾心关注的专家教授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作为西电牵头的第一个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在包院士的带领下,在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在六家单位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今天即将交出答卷,希望与会领导和专家为项目验收严格把关,共同将装置打造成为国之重器,为国家航天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基础处处长李人杰发表讲话,她表示教育部作为项目的推荐部门和组织管理部门,一直都十分重视仪器研制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本项目在国家基金委的统一领导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6家单位共同努力下,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希望项目组认真总结、系统梳理研究成果,同时希望各位专家在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和审阅材料的基础上,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陆建华副主任在发言中讲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就是其具体表现之一。建议专家在验收时重点考察仪器的原创性、研究目标的实现情况、仪器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和指标先进性,以及对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人才培养和推动学科发展发挥的作用。项目组成员要在现有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方法,总结该领域研究的关键变量,通过该仪器设备促进相关领域进一步取得科研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郝跃院士在致辞中表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和保障,希望项目在验收后能够继续遵循“边建设、边运行、边开放”的原则,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以系统思维解痛点、疏堵点,形成完善的开放共享体系,打造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升级版。

随后,验收专家组听取了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刘彦明教授所做的项目结题报告、监理组组长邓小刚院士的监理工作报告,听取了测试专家组、档案专家组与财务专家组的考察报告,认真审阅了验收材料,并进行现场质询和现场科学实验考察。经过充分讨论后,专家组认为项目达到预期研制目标,符合验收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会议最后,包为民院士代表项目组成员对参与本次验收评审的各位专家及监理组成员表示衷心感谢,为项目推进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及关键性指导。同时向基金委和教育部专家的关心关怀,以及学校对项目给予的全方位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向6年来充分发扬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参研单位及参研人员致以诚挚的敬意。团队将会以本次验收会作为新起点,继续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悉,“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研究装置”是2016年基金委批准的4个部门推荐级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之一。项目团队在包为民院士的带领下,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从实验场地的设计建设到一步步落实4大系统研制方案,先后攻克了9项关键技术,最终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研究平台,为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基础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项目通过空气动力学、热化学、机械、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创造性地提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不同部位的地面模拟新方法,发明了集感应耦合、流动剪切、频率可变辉光放电于一体的宏观/细观等离子体动态特征模拟新方法,提出了远红外激光/微波/光学多谱段信息融合处理、接触及非接触联合诊断的方法,提出了高温复杂电磁环境下高精度、多维度电磁测量新方法,建立了等离子体环境下从电/磁场、电磁波到多体制信号传输的科学实验体系。项目团队利用该装置在地面首次实现了从L到Ka频段黑障现象的复现、等离子体包覆目标的RCS测量和SAR成像,提出了低频电磁波和动态自适应的抗黑障通信新方法,并初步通过了验证。在装置研制期间,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面向等离子体鞘套下黑障难题,取得系列成果,结题为评价优秀;国家重大专项基础理论项目研究等离子鞘套信道传输的特性、提出与之匹配的通信理论与方法,并探索严重“黑障”条件下信息传输的新机制,取得了“高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下通信理论与方法及应用”成果,对推动我国航天测控领域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条:陕西省空间超限探测重点实验室举办学科交叉融合前沿论坛第四讲
下一条:聚焦|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西电首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发布时间:2023-01-03 09:11:38来源: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点击:我要评论: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东林 范雪琦)2022年12月25日至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学校首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研究装置”进行验收。

国家基金委副主任陆建华,信息科学部主任郝跃院士、常务副主任刘克,项目验收专家吴培亨院士、罗先刚院士、李陟院士,以及技术专家、仪器测试专家、文档及财务检查专家等20余位专家参与验收。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基础处处长李人杰、项目监理专家邓小刚院士,房建成院士等专家线上参会。项目首席包为民院士、承研单位李应红院士、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的参研人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张新亮、副校长张进成以及学校科学研究院、国有资产管理处、计划财务处、档案馆、后勤保障部、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参研团队共计70余人线上线下参加会议。

12月25日至28日,测试专家组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仪器指标测试验收及档案和财务验收,现场讨论并通过了“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研究装置”测试大纲,对关键指标进行了现场一一测试,讨论形成《测试报告》;档案专家组与财务专家组分别对档案资料与财务资料进行审核,形成《财务验收意见表》与《档案验收意见表》。

12月29日上午,项目验收会在南校区举行,听取各验收专家组意见。验收会由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主持。

张新亮首先代表学校对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院士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给予西电大力支持和倾心关注的专家教授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作为西电牵头的第一个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在包院士的带领下,在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在六家单位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今天即将交出答卷,希望与会领导和专家为项目验收严格把关,共同将装置打造成为国之重器,为国家航天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基础处处长李人杰发表讲话,她表示教育部作为项目的推荐部门和组织管理部门,一直都十分重视仪器研制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本项目在国家基金委的统一领导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6家单位共同努力下,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希望项目组认真总结、系统梳理研究成果,同时希望各位专家在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和审阅材料的基础上,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陆建华副主任在发言中讲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就是其具体表现之一。建议专家在验收时重点考察仪器的原创性、研究目标的实现情况、仪器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和指标先进性,以及对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人才培养和推动学科发展发挥的作用。项目组成员要在现有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方法,总结该领域研究的关键变量,通过该仪器设备促进相关领域进一步取得科研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郝跃院士在致辞中表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和保障,希望项目在验收后能够继续遵循“边建设、边运行、边开放”的原则,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以系统思维解痛点、疏堵点,形成完善的开放共享体系,打造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升级版。

随后,验收专家组听取了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刘彦明教授所做的项目结题报告、监理组组长邓小刚院士的监理工作报告,听取了测试专家组、档案专家组与财务专家组的考察报告,认真审阅了验收材料,并进行现场质询和现场科学实验考察。经过充分讨论后,专家组认为项目达到预期研制目标,符合验收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会议最后,包为民院士代表项目组成员对参与本次验收评审的各位专家及监理组成员表示衷心感谢,为项目推进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及关键性指导。同时向基金委和教育部专家的关心关怀,以及学校对项目给予的全方位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向6年来充分发扬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参研单位及参研人员致以诚挚的敬意。团队将会以本次验收会作为新起点,继续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悉,“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研究装置”是2016年基金委批准的4个部门推荐级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之一。项目团队在包为民院士的带领下,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从实验场地的设计建设到一步步落实4大系统研制方案,先后攻克了9项关键技术,最终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研究平台,为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基础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项目通过空气动力学、热化学、机械、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创造性地提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不同部位的地面模拟新方法,发明了集感应耦合、流动剪切、频率可变辉光放电于一体的宏观/细观等离子体动态特征模拟新方法,提出了远红外激光/微波/光学多谱段信息融合处理、接触及非接触联合诊断的方法,提出了高温复杂电磁环境下高精度、多维度电磁测量新方法,建立了等离子体环境下从电/磁场、电磁波到多体制信号传输的科学实验体系。项目团队利用该装置在地面首次实现了从L到Ka频段黑障现象的复现、等离子体包覆目标的RCS测量和SAR成像,提出了低频电磁波和动态自适应的抗黑障通信新方法,并初步通过了验证。在装置研制期间,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面向等离子体鞘套下黑障难题,取得系列成果,结题为评价优秀;国家重大专项基础理论项目研究等离子鞘套信道传输的特性、提出与之匹配的通信理论与方法,并探索严重“黑障”条件下信息传输的新机制,取得了“高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下通信理论与方法及应用”成果,对推动我国航天测控领域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