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涵养一流建设的“西电情怀”
时间:2017-07-06 15:39:52来源:新闻中心点击:

前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一年,我们党也将召开十九大。今年年初,教育部工作要点对高校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做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日前,中宣部召开了迎接十九大宣传暨“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主题宣传动员会,要求各级宣传部门要持续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展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非凡历程和辉煌成就,用美好的前景催人奋进,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十八大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项事业发展均迈上了新的台阶。为了更好地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助力一流大学建设,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振奋精神、调动师生积极性,营造全校师生凝心聚力聚智,共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学校决定按照上级要求开展“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宣传,集中展示十八大以来学校取得的各项发展建设成就。

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涵养一流建设的“西电情怀”

——十八大以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记者 秦明 付一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大师、大爱、大为、大气”的办学理念,“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治学风范,凝练总结出的西电精神相关表述,入脑入心、朗朗上口,已经逐渐成为西电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行动指南;

“长征路上办学”群雕、“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友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雕塑,矗立在南校区校园内的一座座雕塑,静静地诉说着红色西电筚路蓝缕的发展故事、西电人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坚毅身影,以及主席对学校的亲切关怀;

办公楼内的历史照片、图书馆里的院士校友、建筑物的身份铭牌、教学楼墙壁上的科学家,悬挂和安装在公共区域的近千幅挂像、几十块铭牌,让南北校区原本冷冰冰的大楼有了温暖的西电故事,成为可以驻足欣赏的文化小景;

红色经典史诗大型交响合唱《长征组歌》、大型交响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西电大学生艺术团打造或正排演的作品,开始走进兄弟高校、面向社会公演,被列入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剧目,擦亮了西电文化品牌;

“中国杯”多人赛艇公开赛、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国际大学杯”中国赛艇公开赛,从灞河走向东湖、绥江、黄浦江的西电赛艇队,开始与牛津、剑桥、耶鲁等名校同台竞技,一展西电学子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矫健身姿。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大学来说文化就是灵魂。当前,作为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重要使命的高校,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13年年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届八次教代会启动实施“大学文化建设计划”,西电人进一步强化认识:一流的大学既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管理服务体系,更离不开一流大学文化的涵养和支撑;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就是要传承西电精神、弘扬西电文化,践行优良的校风、学风,用她汇聚全体西电人力量,朝着既定战略目标奋发努力。

西电精神:西电人自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家园

“我个人理解,西电精神至少体现了三个意识:即艰苦奋斗的使命意识、自强不息的创新意识和求真求实的笃行意识,其实质是始终把国家发展、民族兴旺作为自己的责任。”2012年9月3日召开的学校工作会上,校长郑晓静院士阐述了对传承和弘扬西电精神的思考。

2013年12月23日,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广泛听取师生员工意见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经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学校正式公布了西电精神的相关表述,涵盖办学宗旨、西电精神、西电校训、西电校风、治学风范和西电风尚等7方面内容。

西电精神相关表述的凝练总结,遵循了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把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富有特色的西电精神,通过文字表述具体化、规范化;二是对原来已经确定的校训、校风等内容不作改动,继续保留使用。

最终公布的七个方面相关表述,是对学校80余年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的凝炼,是对西电人以民族电子信息事业为己任,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精神风貌的全面展现,也是西电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就是对西电历史的高度浓缩和原有提法的规范表述。前半句是西电人实事求是、开展科学创新活动的真实写照,是服务国防和经济建设的时代体现;后半句是毛泽东主席两次题词在学校办学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概括了西电人砥砺前行的优秀品质。

为了将落到纸上的“西电精神”鲜活呈现在学习工作中,“西电故事”应运而生。2014年,在校长基金的支持下,学校启动了“西电往事”和“西电校友”系列报道。如今,西电故事已扩展至“西电教师”“西军电文库”等10个序列,累计推出350余个故事,仅校内平台点击量就超过150万人次。

这些故事中,有1945年就参加革命曾任学院党委副书记的老干部井连庚,有一纸调令就扎根西电一辈子的密码学泰斗肖国镇教授,有年过七旬依旧活跃在三尺讲台的国家级教学名师梁昌洪教授,有攻破GGH密码方案被学生视作“父亲”的胡予濮教授,有始终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开展高保真图像压缩传输研究的李云松教授,有创办蒜泥科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的青年才俊杨少毅……

曾经采写了多篇报道的学生记者团团长赵佳说:“走近这些优秀的西电人,无需言语,你就可以感受到他们独有的‘磁场’,感受到‘西电精神’在他们身上的闪光。他们的故事,让你折服,让你心生敬佩,让你有了奋发向上的动力。”

今天,西电精神正逐渐内化为每一个西电人自觉的价值追求,成为带领和指引几十万西电人奋发向上的行动指南,成为不断激发西电人爱国爱校情怀的力量源泉。

环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历练品行,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016年7月2日,在南校区信远楼南广场一角,由深圳校友会捐建的“长征路上办学”群雕落成揭幕。这组群雕由7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组成,诉说着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生动再现了老一辈西电人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矢志不渝办学育人的伟大精神和坚强意志。

像这样能够传承弘扬西电精神的文化艺术作品,还包括:

已建成等待安装的李白人物雕像,作为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翁原型,李白校友妇孺皆知;正加班加点建设的主体雕塑,巨石上将镌刻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为学校的亲笔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根文化柱上的大型浮雕将展现西电成长之路和学科之源;拟于今年9月初完工的学校博物馆,将集中展示通信、雷达等承载着西电学科发展记忆的实物资料……

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环境是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而建设一大批具体化、物态化、可视化的环境文化作品,则是传承弘扬西电精神的重要方式。

早在2012年年底,学校就启动实施了科学家、知名校友和校史照片挂像工程,近千幅照片温暖了钢筋水泥的冷硬建筑。身处其间,你可以从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中感受到科学精神的魅力,你可以从杰出校友和学校老照片中感受到西电文化的强大磁场。

近年来,学校又在南校区信远楼启动了“金色长廊”文化建设工程,各学院也正在加紧推动公共区域和实验室环境文化布置,爱国爱校情怀、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在点点滴滴之中,文化正滋润着西电人的心田。

大楼是大学重要的物质保障之一。为了让建筑“开口说话”,赋予它们应有的文化内涵,2015年5月,学校邀请国内知名设计师余平教授对南校区校园内全部31栋建筑物进行了铭牌设计。厚实的面板上,镂空雕刻的白色字体详细记录了每一栋建筑的名称、建造年代、结构、整体面积、楼层高度等身份信息。

“和谐、美好和美丽的校园,是全体师生重要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实现更好地为师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前提。”党委副书记龙建成在解读文化,尤其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时说,“抓环境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大家每天见到的都是健康、积极、向上和美好的事物,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升华,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西电精神的存在。”

校园文化活动:增加人文积淀,促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学们都是带着感情在唱,带着敬意在唱,唱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的钢铁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唱出了到吴起镇‘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的喜悦,更是唱出了西电人红色血液里的精气神!”这是密码学专家王育民教授在观看《长征组歌》之后道出的感受。

2015年1月19日,作为学校精心打造的校园文化精品,西电版大型交响合唱《长征组歌》面向社会公演,200余名在校大学生以新时代学生独特的方式传承了红色文化、诠释了长征精神。

如今,《长征组歌》已被列入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剧目,先后赴蒲城、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解放军边防学院、渭南师范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地方和高校巡演10余场,受众5万余人。

“《长征组歌》是通过文化艺术的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它集艺术和教育于一体,用艺术的形式讲好西电故事,能让师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长征精神。”校团委负责人指出。

另一个由大学生艺术团打造的大型交响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于2015年10月11日首次公演,随后赴富平专场演出。今年以来,大学生艺术团还正在加紧排练以西电发展为背景的原创话剧。

西电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唱响了高雅艺术主旋律,注重打造文化精品,另一方面也坚持群众性和普及性,赛艇、橄榄球、无线电测向等俱乐部的组建就是例子。

2014年11月30日,赛艇运动引入学校,通信工程学院承办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赛艇队正式成立。随后,全校16个学院组建了赛艇俱乐部。次年11月,西电首届大学生赛艇挑战赛在灞河广运潭水域举行,21支赛艇队在长安塔畔展开激烈角逐,运动员及观众1400余人近距离感受到了赛艇文化内涵。

赛艇文化搭建了西电与名校的友谊之桥。2014“中国杯”多人赛艇公开赛、2015全国首届大学生赛艇锦标赛、2015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赛、2015中国杯•上海黄浦江世界名校赛艇挑战赛、2016“国际大学杯”中国赛艇公开赛、2016年中国大学生赛艇挑战赛等有了西电选手的身影,西电学子开始与牛津、剑桥、耶鲁、武大、西安交大等国内外名校同台竞技。在2015“中国杯”四会站多人赛艇公开赛男子八单有舵手1000米中,西电更是获得全国第二名的成绩。

党委副书记龙建成指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推动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提升大学生对美的鉴赏,愉悦心境、快乐成长,构建浓郁的校园人文气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学校层面打造的文化精品、学院实施的“一院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程,学校还十分重视校、院、班三级社团体系,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据统计,如今学校已成立各类学生社团823个,覆盖学生规模达2.3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情怀为宗旨的终南文化书院,如今已招收四届学员,数千大学生从中受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推出了《长征组歌》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经典剧目,更结合学校历史和传统,讲好了西电故事,传承了西电精神,弘扬了西电文化,涵养了一流建设的“西电情怀”。

往期链接:

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才培养篇:立德树人 回归教育本质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砥砺奋进的五年|学科建设篇:瞄准世界一流 面向国家需求 一流学科建设的“西电道路”

砥砺奋进的五年|科学研究篇:突破关键瓶颈 服务经济社会 贡献科技强国的“西电智慧”

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才建设篇:引育并举 打造一流建设的“西电队伍”

 

上一条:西电新增智能感知等3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
下一条:西电近五年获9项国家三大奖 非985高校中最出色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砥砺奋进的五年|涵养一流建设的“西电情怀”
发布时间:2017-07-06 15:39:52来源:新闻中心点击:我要评论: 0

前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一年,我们党也将召开十九大。今年年初,教育部工作要点对高校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做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日前,中宣部召开了迎接十九大宣传暨“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主题宣传动员会,要求各级宣传部门要持续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展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非凡历程和辉煌成就,用美好的前景催人奋进,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十八大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项事业发展均迈上了新的台阶。为了更好地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助力一流大学建设,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振奋精神、调动师生积极性,营造全校师生凝心聚力聚智,共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学校决定按照上级要求开展“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宣传,集中展示十八大以来学校取得的各项发展建设成就。

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涵养一流建设的“西电情怀”

——十八大以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记者 秦明 付一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大师、大爱、大为、大气”的办学理念,“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治学风范,凝练总结出的西电精神相关表述,入脑入心、朗朗上口,已经逐渐成为西电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行动指南;

“长征路上办学”群雕、“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友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雕塑,矗立在南校区校园内的一座座雕塑,静静地诉说着红色西电筚路蓝缕的发展故事、西电人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坚毅身影,以及主席对学校的亲切关怀;

办公楼内的历史照片、图书馆里的院士校友、建筑物的身份铭牌、教学楼墙壁上的科学家,悬挂和安装在公共区域的近千幅挂像、几十块铭牌,让南北校区原本冷冰冰的大楼有了温暖的西电故事,成为可以驻足欣赏的文化小景;

红色经典史诗大型交响合唱《长征组歌》、大型交响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西电大学生艺术团打造或正排演的作品,开始走进兄弟高校、面向社会公演,被列入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剧目,擦亮了西电文化品牌;

“中国杯”多人赛艇公开赛、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国际大学杯”中国赛艇公开赛,从灞河走向东湖、绥江、黄浦江的西电赛艇队,开始与牛津、剑桥、耶鲁等名校同台竞技,一展西电学子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矫健身姿。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大学来说文化就是灵魂。当前,作为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重要使命的高校,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13年年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届八次教代会启动实施“大学文化建设计划”,西电人进一步强化认识:一流的大学既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管理服务体系,更离不开一流大学文化的涵养和支撑;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就是要传承西电精神、弘扬西电文化,践行优良的校风、学风,用她汇聚全体西电人力量,朝着既定战略目标奋发努力。

西电精神:西电人自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家园

“我个人理解,西电精神至少体现了三个意识:即艰苦奋斗的使命意识、自强不息的创新意识和求真求实的笃行意识,其实质是始终把国家发展、民族兴旺作为自己的责任。”2012年9月3日召开的学校工作会上,校长郑晓静院士阐述了对传承和弘扬西电精神的思考。

2013年12月23日,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广泛听取师生员工意见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经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学校正式公布了西电精神的相关表述,涵盖办学宗旨、西电精神、西电校训、西电校风、治学风范和西电风尚等7方面内容。

西电精神相关表述的凝练总结,遵循了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把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富有特色的西电精神,通过文字表述具体化、规范化;二是对原来已经确定的校训、校风等内容不作改动,继续保留使用。

最终公布的七个方面相关表述,是对学校80余年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的凝炼,是对西电人以民族电子信息事业为己任,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精神风貌的全面展现,也是西电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就是对西电历史的高度浓缩和原有提法的规范表述。前半句是西电人实事求是、开展科学创新活动的真实写照,是服务国防和经济建设的时代体现;后半句是毛泽东主席两次题词在学校办学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概括了西电人砥砺前行的优秀品质。

为了将落到纸上的“西电精神”鲜活呈现在学习工作中,“西电故事”应运而生。2014年,在校长基金的支持下,学校启动了“西电往事”和“西电校友”系列报道。如今,西电故事已扩展至“西电教师”“西军电文库”等10个序列,累计推出350余个故事,仅校内平台点击量就超过150万人次。

这些故事中,有1945年就参加革命曾任学院党委副书记的老干部井连庚,有一纸调令就扎根西电一辈子的密码学泰斗肖国镇教授,有年过七旬依旧活跃在三尺讲台的国家级教学名师梁昌洪教授,有攻破GGH密码方案被学生视作“父亲”的胡予濮教授,有始终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开展高保真图像压缩传输研究的李云松教授,有创办蒜泥科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的青年才俊杨少毅……

曾经采写了多篇报道的学生记者团团长赵佳说:“走近这些优秀的西电人,无需言语,你就可以感受到他们独有的‘磁场’,感受到‘西电精神’在他们身上的闪光。他们的故事,让你折服,让你心生敬佩,让你有了奋发向上的动力。”

今天,西电精神正逐渐内化为每一个西电人自觉的价值追求,成为带领和指引几十万西电人奋发向上的行动指南,成为不断激发西电人爱国爱校情怀的力量源泉。

环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历练品行,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016年7月2日,在南校区信远楼南广场一角,由深圳校友会捐建的“长征路上办学”群雕落成揭幕。这组群雕由7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组成,诉说着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生动再现了老一辈西电人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矢志不渝办学育人的伟大精神和坚强意志。

像这样能够传承弘扬西电精神的文化艺术作品,还包括:

已建成等待安装的李白人物雕像,作为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翁原型,李白校友妇孺皆知;正加班加点建设的主体雕塑,巨石上将镌刻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为学校的亲笔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根文化柱上的大型浮雕将展现西电成长之路和学科之源;拟于今年9月初完工的学校博物馆,将集中展示通信、雷达等承载着西电学科发展记忆的实物资料……

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环境是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而建设一大批具体化、物态化、可视化的环境文化作品,则是传承弘扬西电精神的重要方式。

早在2012年年底,学校就启动实施了科学家、知名校友和校史照片挂像工程,近千幅照片温暖了钢筋水泥的冷硬建筑。身处其间,你可以从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中感受到科学精神的魅力,你可以从杰出校友和学校老照片中感受到西电文化的强大磁场。

近年来,学校又在南校区信远楼启动了“金色长廊”文化建设工程,各学院也正在加紧推动公共区域和实验室环境文化布置,爱国爱校情怀、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在点点滴滴之中,文化正滋润着西电人的心田。

大楼是大学重要的物质保障之一。为了让建筑“开口说话”,赋予它们应有的文化内涵,2015年5月,学校邀请国内知名设计师余平教授对南校区校园内全部31栋建筑物进行了铭牌设计。厚实的面板上,镂空雕刻的白色字体详细记录了每一栋建筑的名称、建造年代、结构、整体面积、楼层高度等身份信息。

“和谐、美好和美丽的校园,是全体师生重要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实现更好地为师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前提。”党委副书记龙建成在解读文化,尤其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时说,“抓环境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大家每天见到的都是健康、积极、向上和美好的事物,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升华,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西电精神的存在。”

校园文化活动:增加人文积淀,促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学们都是带着感情在唱,带着敬意在唱,唱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的钢铁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唱出了到吴起镇‘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的喜悦,更是唱出了西电人红色血液里的精气神!”这是密码学专家王育民教授在观看《长征组歌》之后道出的感受。

2015年1月19日,作为学校精心打造的校园文化精品,西电版大型交响合唱《长征组歌》面向社会公演,200余名在校大学生以新时代学生独特的方式传承了红色文化、诠释了长征精神。

如今,《长征组歌》已被列入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剧目,先后赴蒲城、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解放军边防学院、渭南师范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地方和高校巡演10余场,受众5万余人。

“《长征组歌》是通过文化艺术的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它集艺术和教育于一体,用艺术的形式讲好西电故事,能让师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长征精神。”校团委负责人指出。

另一个由大学生艺术团打造的大型交响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于2015年10月11日首次公演,随后赴富平专场演出。今年以来,大学生艺术团还正在加紧排练以西电发展为背景的原创话剧。

西电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唱响了高雅艺术主旋律,注重打造文化精品,另一方面也坚持群众性和普及性,赛艇、橄榄球、无线电测向等俱乐部的组建就是例子。

2014年11月30日,赛艇运动引入学校,通信工程学院承办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赛艇队正式成立。随后,全校16个学院组建了赛艇俱乐部。次年11月,西电首届大学生赛艇挑战赛在灞河广运潭水域举行,21支赛艇队在长安塔畔展开激烈角逐,运动员及观众1400余人近距离感受到了赛艇文化内涵。

赛艇文化搭建了西电与名校的友谊之桥。2014“中国杯”多人赛艇公开赛、2015全国首届大学生赛艇锦标赛、2015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赛、2015中国杯•上海黄浦江世界名校赛艇挑战赛、2016“国际大学杯”中国赛艇公开赛、2016年中国大学生赛艇挑战赛等有了西电选手的身影,西电学子开始与牛津、剑桥、耶鲁、武大、西安交大等国内外名校同台竞技。在2015“中国杯”四会站多人赛艇公开赛男子八单有舵手1000米中,西电更是获得全国第二名的成绩。

党委副书记龙建成指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推动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提升大学生对美的鉴赏,愉悦心境、快乐成长,构建浓郁的校园人文气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学校层面打造的文化精品、学院实施的“一院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程,学校还十分重视校、院、班三级社团体系,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据统计,如今学校已成立各类学生社团823个,覆盖学生规模达2.3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情怀为宗旨的终南文化书院,如今已招收四届学员,数千大学生从中受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推出了《长征组歌》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经典剧目,更结合学校历史和传统,讲好了西电故事,传承了西电精神,弘扬了西电文化,涵养了一流建设的“西电情怀”。

往期链接:

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才培养篇:立德树人 回归教育本质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砥砺奋进的五年|学科建设篇:瞄准世界一流 面向国家需求 一流学科建设的“西电道路”

砥砺奋进的五年|科学研究篇:突破关键瓶颈 服务经济社会 贡献科技强国的“西电智慧”

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才建设篇:引育并举 打造一流建设的“西电队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