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家国情怀 扎根三尺讲台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2020学年度“师德标兵”柴建教授
■记者 安猛
“非常感谢学校、单位和学生的认可。”谈及自己连续两年师德考评都是优秀,今年又被学校评为师德标兵时,柴建谦虚地表示,自己虽然从教多年,但在教学科研领域中还只是刚刚入门。
自2010年博士毕业任教以来,柴建已经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10年,他潜心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以高尚的师德作为自己人生的信念,用真情、真心、真诚滋润学生的心灵。
采访过程中,柴建言谈举止温文儒雅,但透着对工作的热爱与自信,谈笑间让人倍感亲切。
春风化雨,培育经世济民之才
回忆起从教经历,柴建至今仍然清晰记得他主讲的第一门课程《随机过程》。当时,他刚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对于站稳讲台,讲好这门课,他并无十足把握。
作为金融学的重要课程,《随机过程》是研究随机现象随时间推移的演变过程,在金融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学好这门课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很多学校直到研究生阶段才会给学生开设本门课程,不少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随机过程》之前就有一种恐惧感,称它为“魔鬼课程”。如何打破学生对课程的恐惧,讲好这门课,是柴建面临的首要难题。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拿来做教学案例,把随机过程应用到其中做优化设计,通过理论上的沟通把课程融入现实,才能真正吸引到学生。”谈起如何上好这门课,柴建感触很深。为了方便学生准确理解课程内容,他专门拿出一个暑假的时间来备课,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详实的案例,浅显易懂的剖析理论知识,把课程讲述得既生动有趣,又干货满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随机过程》的兴趣。柴建表示,“这门课本身对理论的理解很难,学生能把理论应用现实问题中,对学好相关知识就有了自信,让我也对站稳讲台有了信心。”
柴建带的学生目前有多位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还有部分研究生就职于行业内领军企业。他的学生王瑶瑶介绍,他们的群名叫邦家之光,意思成为国家及家庭的骄傲,老师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为国争光。
柴建对自己学生的要求是“顶天立地”,“顶天”是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立地”是要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经管类专业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学好这个专业必须要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把握,柴建经常鼓励自己的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到企业、政府实践调研,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
家国情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做政策报告和企业咨询要有家国情怀,做得好是利国利民,做不好就是祸国殃民。”这是柴建一直秉承的理念,经管类学科要用理论知识切实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他先后主笔完成20余篇政策报道,取得了明显的资政育人成效。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油价持续动荡,中石化面临在油价120美元一桶时还要不要买入油井的难题,如果高价买入,油价暴跌将会给国家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中石化先后找到三家咨询机构进行油价预测,其中一家国外知名咨询机构给出的报告是油价将会继续上涨。
当时,柴建作为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能源小组成员,通过调研及分析国际上石油需求、库存、投机、美元资本,以及突发事件等因素,结合全球石油市场长周期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未来一段时间内油价将会进入下行周期。研究结论获得相关企业的参考及采纳,成功避免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方向选择很重要,关乎人生的抉择,到底是将来拿个高薪的工作,还是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是自己能长期做的事情,我选择了后者。”柴建表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出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考虑,他把研究方向定为了能源经济和政策分析。
柴建多年来在系统模型开发、能源经济与政策分析等方向苦心钻研,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主要参与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发展报告3部、国际会议论文集1部,其中,JCR1区期刊论文8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认定A中文期刊论文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
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多个国际知名高校的科学家的正面引用,也获得中国自然资源部、普华永道、中国环科院、中国科学院等多个机构专家的正面引用。
例如,能源经济领域国际知名期刊Energy Economics的前主编、Energy及Energy Policy期刊编委ANG Beng Wah教授在其代表作中将柴建教授的研究成果作为全球该领域的20多个典型代表之一。美国农业与应用经济学协会会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可持续资源开发中心主任David Zilberman教授指出“对能源最终消费驱动机理的系统分析研究成果较少,柴建等人的研究成果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
在社会服务及影响力方面,柴建为中央和地方发展提供服务及智力支持,例如:曾协助形成多篇国际原油市场预测及影响分析报告,并报送中央办公厅。疫情期间,有关研究成果报送陕西省政府,被“陕教疫控组简报〔2020〕”专题报道,同时受邀合作完成政策报告一份报送中央办公厅。另外,将构建的监测预警相关模型技术在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陕西交通运输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应用并取得良好反馈。
基于上述成果,柴建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获得国内外学术组织、省部级、厅局级等奖项10余项,荣获2015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及2018年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改革先锋,推动教学模式转变
“目前金融科技等技术的运用业界已经远远走在了学校前面,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新对他们进行培训。”柴建表示,过去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业界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他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发现要提升西电经管院学生核心竞争力,形成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经济及金融工程领域的最新学术前沿及业界的最新技术、实时信息分析等融入课堂教学,推动教学3.0模式课程改革。
借助学生培养方案修订和学校课程改革,柴建依托现有的学科优势和西电特色,打造了“金融科技与大数据”示范性科教融合平台。该平台一方面引入大量的企业交易信息、舆情信息、技术信息等实时信息,促进师生了解业界最新动态,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实时信息形成教学科研案例库,为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
“学生不但可以从平台拿到数据,而且能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操作。”柴建说,该科研教学平台作为“金融科技与大数据”教学模块,已经嵌入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
“我们团队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80%,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青年团队。”谈及自己作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时,柴建介绍到,团队有15位老师,分别在理论、技术、咨询、教学等方面各有所长,科教融合平台为团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每个老师负责一个教学模块,大家为了讨论前沿科学问题、设计科研项目、改进教学模式等不断地沟通交流,最终凝聚到了一起。”团队把科研项目集中到科教融合平台中,通过项目交叉加强合作,使团队不同成员既有侧重又能相互支撑。日前,这支团队刚刚获批为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