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丹 王丹
对于公众,可能是在AlphaGo横空出世以及人工智能2.0等热词的出现后才高度关注“人工智能”,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这一领域却是耕耘已久,于1990年成立我国第一个神经网络研究中心,2003年成立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2004年设立智能信息处理博士点,2005年获准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建立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团队,同年,智能感知与计算实验教学中心建立,经过多年的奋斗,西电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绩斐然,在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也是全国唯一的智能领域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智能新工科人才辈出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这些专业不同于传统的工科方向,都属于原来没有的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即最近刚刚被提出来的新兴工科专业——新工科,作为新工科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一流国际化人才为目的,以人工智能时代国家人才需求为指导,以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为参考,同时充分考虑西电在电路、信息处理上的学科优势,团队在信息处理应用、计算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方向上多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生培养经验,在智能、通讯、数据等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创新地确立起了“国际先进+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培养体系用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国际合作、本硕博衔接与协同的新工科方式,呈阶梯式、有针对性地完成让学生“会做、敢想、能创新”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贯穿于学生的成长始终。在此培养体系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称为“智能三剑客”的西安蒜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少毅、“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金杰和“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孙其功;2015年CEC大数据优化竞赛第一名,创立了西安圈体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周明星;2015年阿里巴巴天池大数据竞赛第一名王露平……到目前为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为我国培养了超200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国内外人工智能及互联网领域的大小竞赛均能看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身影,创新创业的新锐弄潮儿中不乏本专业毕业的优秀学子,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98%,2016年就业率为100%,腾讯、阿里巴巴、德州仪器、华为、中兴、联想、三星、美的、海信、康佳、步步高、科大讯飞等国际知名企业之中都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担当重任。
高水平科研带动高水平教学,学术师德双丰收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由焦李成教授带领,近30位博导、硕导中有多位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国家各层级人才发展计划等的获得者与入选者,更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殊荣收入囊中,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卓越。在这支高水平队伍的不懈努力下,建立了电工电子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改革实验班、教育部回国人员实验室等一系列国内首批、国际领先的教学、科研平台。团队更积极地将高水平的科研转化为高水平的学科教学和本科生能力培养,取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拥有国家精品课程《微处理器类新技术实验》、省级精品课程《微处理类新技术实验》、《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数字信号处理》等,在科研成果的反哺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立足西电看世界,敢与全球争先
AI的疆场是全球的疆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从建立之初就倡导师生“立足西电看世界”,鼓励教师和学生出国交流、深造,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去。团队中80%以上的教师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近五年有百余名本硕博生出国交流学习,出访的学校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伯明翰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西班牙Basque Country大学等著名学府,还与英国贝德福德大学等诸多高校开展常规化的交流访问为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知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重点实验室还参与承担了为期5年的欧盟第七框架国际合作项目,与伯明翰大学、莱顿大学签署了欧盟项目合作协议,与伯明翰大学、埃塞克斯大学、诺丁汉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均签署了共同建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协议以及三项国际合作项目,在类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计算智能、图像处理与解译和图像重建与智能感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师生走出去,学者走进来,自2007年起,专业教学团队每年度春、秋两季分别举行“学术之春”和“学术之秋”的学术周系列活动,邀请专业领域的国内外顶尖学者前来做学术报告,这一学术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八届,在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在刚刚结束的“深度学习与大数据感知国际研讨会”上,就有包括IEEE Distinguished Lecturer在内的33位专家为学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目前,无论是我国产业变革的大趋势还是发展新经济的大需求,都要求大批智能领域的人才支撑,建设新工科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工作,智能专业更是新工科建设的急中之重,是引领新工科建设、融合新工科发展的核心专业,面对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决心,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己任,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建设以“智能+信息处理”为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既面向当前急需,又考虑未来发展,培养适于“互联网+AI”时代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