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工作动态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苏德超做客第三期“终南通识大讲堂”
时间:2025-03-05 10:51:51来源:人文学院点击: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齐欣 蒋天翔)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第三期“终南通识大讲堂”于3月3日晚举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校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苏德超做客本次大讲堂,以《批判性思考:方法、路径与人格塑造》为题,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风趣幽默、又不失思辨深度的思维课堂。人文学院院长、通识教育中心主任石福祁担任讲座主持人。

苏德超教授不仅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从事外国哲学、语言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全网爆红的哲学男神”。苏教授在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的同时,在抖音、B站、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开设知识分享专栏,从生活案例入手分享严肃哲学知识,收获大量粉丝,在青年学子和社会各界拥有重大影响力。

本期讲座,苏德超从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和施一公院士的故事引入,指出了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也从人类进化和日常生活的角度分析了实践批判性思考的困难。苏德超提出,批判性思考的方法可总结为“54321”理论,即“5”类典型错误、“4”个表达成分、思想的“3板斧”、认识的“2”种状态和防错的“1”条普遍性检测。“5”类典型错误方面,苏德超通过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的语言案例,剖析了“不相干”、“不一贯”、“不闭环”、“不客观”和“不喜欢”等五种因缺乏批判性思考而导致的思维错误;“4”种表达成分指思维表达中需要注意的主要成分,即内容、逻辑结构、修辞和语境;“3板斧”是指思考中的三个核心问题,“什么问题?”(即问什么问题能让我们意识聚焦),“什么立场?”(即说话者所要捍卫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支持?”(即能给立场支持的观点是什么);“2”指的是两种认知状态:确定状态和不确定状态,苏德超指出,确定的认知状态很难达到,不确定的认知状态则更为常见;“1”是防范错误的一条普遍性检测,即删除相关信息如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自己的相关需求,再去看相关立场是否能得到支持。

为帮助现场师生深入理解批判性思考的实质,苏德超结合个人经历和热点时事,剖析生活中时时上演的批判性思考“翻车”事件,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得现场不时爆发热烈掌声和欢笑。讲座最后,苏德超鼓励师生们寻找“无我”心态,在生活中进行批判性思考与人格塑造的实践。

报告吸引了近200名师生参与,全程座无虚席。在问答环节,同学们勇于践行批判性思考精神,积极举手提问,表达了西电学子对批判性思考的理解。苏德超对同学们的独特见解和勇敢表达深表赞赏,并进行了详细又诚恳的解答。

讲座结束后,石福祁为苏德超颁发了“通识教育中心特聘专家”聘书,人文学院副院长、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华俊文赠送了讲座纪念海报,以表感谢。现场师生争相同苏德超合影留念。

石福祁向苏德超颁发聘书

华俊文为苏德超赠送讲座纪念海报

本次讲座由校通识教育中心/美育工作办公室、新生书院/社区联合主办,由本科生院指导。讲座不仅为西电师生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哲学大咖的机会,也为推进全面育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级哲学专业学生薛孟涵在聆听本场讲座后感到受益匪浅,“哲学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从生活作为切入口,去感受哲学的魅力,不论是对于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理工专业的学生都有很大帮助。”2021级录音艺术专业学生雷明南在讲座后感慨,“我们身处喧嚣复杂的自媒体时代,很容易被困在大数据构造的信息茧房中,只有时刻保持批判性思考,才能在信息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终南通识大讲堂”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通识课程、通识讲座、通识实践“三位一体”西电特色通识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接下来,“终南通识大讲堂”将持续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文化名人、政商精英等来校举办公开讲座,通过跨学科的知识分享、智慧启迪和经验传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培养全面客观的科学观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蓬勃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交汇融合。

上一条:“论道终南”跨文化讲坛第115期:苏德超教授解读丹尼特对替选可能及道德责任的理解
下一条:图书馆举办馆员沟通技巧与危机识别培训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苏德超做客第三期“终南通识大讲堂”
发布时间:2025-03-05 10:51:51来源:人文学院点击:我要评论: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齐欣 蒋天翔)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第三期“终南通识大讲堂”于3月3日晚举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校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苏德超做客本次大讲堂,以《批判性思考:方法、路径与人格塑造》为题,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风趣幽默、又不失思辨深度的思维课堂。人文学院院长、通识教育中心主任石福祁担任讲座主持人。

苏德超教授不仅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从事外国哲学、语言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全网爆红的哲学男神”。苏教授在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的同时,在抖音、B站、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开设知识分享专栏,从生活案例入手分享严肃哲学知识,收获大量粉丝,在青年学子和社会各界拥有重大影响力。

本期讲座,苏德超从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和施一公院士的故事引入,指出了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也从人类进化和日常生活的角度分析了实践批判性思考的困难。苏德超提出,批判性思考的方法可总结为“54321”理论,即“5”类典型错误、“4”个表达成分、思想的“3板斧”、认识的“2”种状态和防错的“1”条普遍性检测。“5”类典型错误方面,苏德超通过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的语言案例,剖析了“不相干”、“不一贯”、“不闭环”、“不客观”和“不喜欢”等五种因缺乏批判性思考而导致的思维错误;“4”种表达成分指思维表达中需要注意的主要成分,即内容、逻辑结构、修辞和语境;“3板斧”是指思考中的三个核心问题,“什么问题?”(即问什么问题能让我们意识聚焦),“什么立场?”(即说话者所要捍卫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支持?”(即能给立场支持的观点是什么);“2”指的是两种认知状态:确定状态和不确定状态,苏德超指出,确定的认知状态很难达到,不确定的认知状态则更为常见;“1”是防范错误的一条普遍性检测,即删除相关信息如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自己的相关需求,再去看相关立场是否能得到支持。

为帮助现场师生深入理解批判性思考的实质,苏德超结合个人经历和热点时事,剖析生活中时时上演的批判性思考“翻车”事件,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得现场不时爆发热烈掌声和欢笑。讲座最后,苏德超鼓励师生们寻找“无我”心态,在生活中进行批判性思考与人格塑造的实践。

报告吸引了近200名师生参与,全程座无虚席。在问答环节,同学们勇于践行批判性思考精神,积极举手提问,表达了西电学子对批判性思考的理解。苏德超对同学们的独特见解和勇敢表达深表赞赏,并进行了详细又诚恳的解答。

讲座结束后,石福祁为苏德超颁发了“通识教育中心特聘专家”聘书,人文学院副院长、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华俊文赠送了讲座纪念海报,以表感谢。现场师生争相同苏德超合影留念。

石福祁向苏德超颁发聘书

华俊文为苏德超赠送讲座纪念海报

本次讲座由校通识教育中心/美育工作办公室、新生书院/社区联合主办,由本科生院指导。讲座不仅为西电师生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哲学大咖的机会,也为推进全面育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级哲学专业学生薛孟涵在聆听本场讲座后感到受益匪浅,“哲学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从生活作为切入口,去感受哲学的魅力,不论是对于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理工专业的学生都有很大帮助。”2021级录音艺术专业学生雷明南在讲座后感慨,“我们身处喧嚣复杂的自媒体时代,很容易被困在大数据构造的信息茧房中,只有时刻保持批判性思考,才能在信息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终南通识大讲堂”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通识课程、通识讲座、通识实践“三位一体”西电特色通识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接下来,“终南通识大讲堂”将持续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文化名人、政商精英等来校举办公开讲座,通过跨学科的知识分享、智慧启迪和经验传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培养全面客观的科学观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蓬勃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交汇融合。

责任编辑:史倩云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