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沈翔宇 翟良锴)为深化科技与人文教育协同育人,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创新人才,6月27日上午,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钱学森班举办“科技人文融合”工作坊。活动邀请西安国家版本馆蔡炜、西北大学李姗姗副教授作报告分享。
西安国家版本馆蔡炜老师引领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关于“版本”背后文化底蕴与科技价值的探索。研讨聚焦国家建立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的深远意义及国家版本馆的关键使命。同学们围绕“技术迭代加速是否削弱了历史版本的文化价值?”“数字化版本如何平衡便捷性与长期保存的真实性?”等话题展开了思考与讨论。蔡炜引导大家深入剖析具体案例,不同观点的交锋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版本管理在贯通文化与科技发展脉络中的复杂性与核心作用。

西北大学李姗姗副教授以钱学森先生的治学之道与档案思维为切入点,组织了一场关于文献管理与科研创新关系的互动研讨。通过剖析钱老将剪报存档、文献整理融入科研实践的具体案例,同学们共同解读了系统保存科研资料如何助力思路梳理、知识体系构建与创新灵感捕捉。同学们结合自身科研学习经历,就“电子笔记vs纸质笔记的优劣”“如何构建跨学科的个人知识图谱”“日常记录中哪些细节最可能激发未来创新”等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该环节生动展示了档案管理在科研逻辑整理、知识整合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使同学们认识到档案管理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文化传承与知识延续的重要实践。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文化素养与科学思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24级沈翔宇同学提到,他将着手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库,系统整理课程笔记与项目经验,构建可复用的知识体系。朱娟雄同学分享到,她从钱老的实践中获得启发,在今后的实验中将不仅关注数据结果,更要详尽记录思路演变与技术细节,为后续研究积累宝贵的回溯与创新资源。
本次“科技人文融合工作坊”是钱学森班2025年国际创新实践周的亮点活动之一。未来,空间院将持续开展此类富有特色的人文研讨活动,不断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提升综合素养,为培育空间信息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