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于皓瑜 陈朝晖 秦宇龙)为拓宽学生关于水下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的研究视野,提升学生相关涉及领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多学科交叉技术的探索实践,同时推动机电工程学院与北京大学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3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武明信博士在北校区主楼三区237报告厅向学院师生作了以《受章鱼启发的水下自适应软体抓取手研究》为题的学术报告。活动由学院副院长卢琳主持。
在本次报告中,武明信博士以发光章鱼抓取方式对水下抓取手研究提供启发为基础背景,以刚性机械手和柔性机械手的对比作为切入,以软体抓取手的多模态设计以及自主运动两个科学问题为核心,生动地陈述了水下机器人对于海洋资源勘探、海底设备维护、水下考古、海洋垃圾收集等领域的重要意义。武博士围绕如何从发光章鱼的吸嘴以及伞状背膜获得仿生灵感,分享了他所在实验室提出的新的研究方案以及成果。在报告中,武博士针对水下跨尺寸不规则物体抓取以及水下动物无损抓取的需求,讲解了具备自适应抓取及感应能力软体抓取手的设计思路。针对水下受限空间作业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展示了具备水下运动能力的多模态软体抓取手的设计要点和使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讲述了应对需要快速上浮与自适应场景的“刚度可调抓取手”以及“双稳态仿生应激快速抓取手”的研究方案,并分享了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仿生软体两栖机器人的实践经验。
武明信博士所作的报告深入浅出,精彩纷呈,赢得了在座师生的热情掌声。与会师生与武博士就水下抓取对象的预判、软体材料温度敏感特性受水下环境的影响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海洋资源勘探、水下考古、海洋垃圾收集等未来值得开展的若干研究方向进行了前景展望。
机电工程学院为不断深化“开拓融合”,定期开展“星火”学术沙龙,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交流,拓宽师生科学研究视野,提升师生在相关领域的创新思维,激发师生对多学科交叉技术的探索实践,扎实推进学院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
报告人简介:
武明信,北京大学博士生。截至目前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6篇,均为JCR一区,且累计影响因子超过50,论文累计被引380次。读博期间曾获得北京大学工学院“学术十杰”称号,国际仿生创新大赛国际一等奖,Wiley威立中国开放科学高贡献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等荣誉。发表的论文曾被北京大学官方及机器人大讲堂等多家媒体报道。科研成果曾登上CCTV科教频道并接受了近5分钟的采访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