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媒体西电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4-01-04 15:00:51来源:人民论坛网点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的互助合作、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只有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一,要加强理论武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增进全体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增强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第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进步。第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同时也要遏制社会中的假恶丑,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家园。第四,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通过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发展。

坚持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第一,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经济发展条件,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便利。第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实施各种西部、东部、中部等发展和崛起的战略,推动各个地方之间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从而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第四,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实施环保政策,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新能源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生物医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总之,只有坚持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才能更好地满足各族人民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坚持文化交流互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只有不断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才能更好地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第一,推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加强文化与文化之间不断地进行创新交融。通过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发展。第二,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市场建设。通过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各个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三,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第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从而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坚持一体多元相结合,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上依法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整体而言,坚持一体多元相结合,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上依法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第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加强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交流中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进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进步。第二,健全法律体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和帮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荣光。因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坚持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保障;坚持文化交流互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坚持一体多元相结合,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上,依法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 樊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刘缙)

来源:人民论坛网2024年1月3日

上一条:西电科大计科院在《Nature Methods》发表研究成果 为解析肿瘤-免疫互作机制提供分析工具
下一条: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前沿论坛在西安举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4-01-04 15:00:51来源:人民论坛网点击:我要评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的互助合作、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只有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一,要加强理论武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增进全体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增强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第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进步。第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同时也要遏制社会中的假恶丑,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家园。第四,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通过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发展。

坚持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第一,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经济发展条件,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便利。第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实施各种西部、东部、中部等发展和崛起的战略,推动各个地方之间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从而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第四,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实施环保政策,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新能源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生物医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总之,只有坚持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才能更好地满足各族人民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坚持文化交流互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只有不断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才能更好地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第一,推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加强文化与文化之间不断地进行创新交融。通过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发展。第二,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市场建设。通过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各个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三,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第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从而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坚持一体多元相结合,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上依法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整体而言,坚持一体多元相结合,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上依法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第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加强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交流中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进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进步。第二,健全法律体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和帮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荣光。因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坚持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保障;坚持文化交流互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坚持一体多元相结合,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上,依法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 樊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刘缙)

来源:人民论坛网2024年1月3日

责任编辑:冯毓璇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