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校友故事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纳米专家王中林 耀眼的科技明星
时间:2017-01-12 16:01:09来源:西安日报点击:

人物简介 王中林,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中科院外籍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研究,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等多方面取得了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入围“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中科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校董教授……这些耀眼成绩,属于一个人——王中林。

(图片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提供)

恢复高考首届大学生

1961年,王中林出生在蒲城县。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这给志存高远的王中林带来了希望。他想学习雷达工程,却收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物理师资班的录取通知,从此结缘物理。

大学里,王中林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四年本科每门成绩不能低于90分。1982年,王中林来到美国;经过5年刻苦攻读,1987年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从1987年到1994年,他曾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国剑桥大学开文迪许实验室、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定量局从事过研究工作。1999年提前晋升为终身制正教授,2004年晋升为佐治亚理工学院校摄政董事教授。

研究成果来源于“错误”

2005年,王中林开始研究纳米发电机。 所谓的“纳米发电机”,能将微小震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为传感器、探测器等供能。这个著名的研究成就,令他蜚声海内外。

王中林说,探索之路的开端来源于“错误”。当时,他与一位博士生测试纳米材料的压电系数;但辛苦许久,结果却与设想的很不同。到底是哪里错了?是原本的设想有问题还是实用的方法不对?经过一系列反复研究, 最终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利用纳米材料发电。一年后,王中林发明了纳米发电机;随即,他发明了不依赖于原子力显微镜并能连续不断地输出直流电的纳米发电机的雏形,为技术转化和应用奠定了原理性的基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012年首次成功地研发出用有机材料制作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原创性地利用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耦合效应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并在近年来陆续展示出该类器件的各种基本工作模式和其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的能力。

王中林深有感触地说:“有时候你摔了一跤,但绊倒你的很可能不是砖头,而是一块金子!”

第一产出是人才

第二产出才是学术

“就我个人而言,十分乐意在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年轻学者投身于这项事业。我任教20多年,最为高兴和欣慰的,就是自己培养出了180多名博士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他们在全世界各地发挥着各自的光与热。我坚信,对于一名教授而言,其第一产出是人才,第二产出才是学术。”王中林说,学术思想的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关键。青年人切忌浮躁,要记住,科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付出。一个人是否能称得上真正的人才,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证明,不能总是沉醉于过去的一点点成绩,而是要时常反问自己“What’s new?”要学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懂得坚守和取舍。

对于未来,王中林充满信心:目前国家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很大,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要紧抓机遇,踏踏实实干出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学校,更对得起自己。”(记者 张潇)

来源:《西安日报》2017年1月12日08版

上一条:萝卜太辣激发好奇心——80后海归黄珊珊的“机器人教育”事业
下一条:“纳米飞人”王中林:千里走单骑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纳米专家王中林 耀眼的科技明星
发布时间:2017-01-12 16:01:09来源:西安日报点击:我要评论: 0

人物简介 王中林,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中科院外籍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研究,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等多方面取得了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入围“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中科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校董教授……这些耀眼成绩,属于一个人——王中林。

(图片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提供)

恢复高考首届大学生

1961年,王中林出生在蒲城县。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这给志存高远的王中林带来了希望。他想学习雷达工程,却收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物理师资班的录取通知,从此结缘物理。

大学里,王中林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四年本科每门成绩不能低于90分。1982年,王中林来到美国;经过5年刻苦攻读,1987年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从1987年到1994年,他曾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国剑桥大学开文迪许实验室、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定量局从事过研究工作。1999年提前晋升为终身制正教授,2004年晋升为佐治亚理工学院校摄政董事教授。

研究成果来源于“错误”

2005年,王中林开始研究纳米发电机。 所谓的“纳米发电机”,能将微小震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为传感器、探测器等供能。这个著名的研究成就,令他蜚声海内外。

王中林说,探索之路的开端来源于“错误”。当时,他与一位博士生测试纳米材料的压电系数;但辛苦许久,结果却与设想的很不同。到底是哪里错了?是原本的设想有问题还是实用的方法不对?经过一系列反复研究, 最终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利用纳米材料发电。一年后,王中林发明了纳米发电机;随即,他发明了不依赖于原子力显微镜并能连续不断地输出直流电的纳米发电机的雏形,为技术转化和应用奠定了原理性的基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012年首次成功地研发出用有机材料制作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原创性地利用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耦合效应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并在近年来陆续展示出该类器件的各种基本工作模式和其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的能力。

王中林深有感触地说:“有时候你摔了一跤,但绊倒你的很可能不是砖头,而是一块金子!”

第一产出是人才

第二产出才是学术

“就我个人而言,十分乐意在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年轻学者投身于这项事业。我任教20多年,最为高兴和欣慰的,就是自己培养出了180多名博士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他们在全世界各地发挥着各自的光与热。我坚信,对于一名教授而言,其第一产出是人才,第二产出才是学术。”王中林说,学术思想的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关键。青年人切忌浮躁,要记住,科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付出。一个人是否能称得上真正的人才,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证明,不能总是沉醉于过去的一点点成绩,而是要时常反问自己“What’s new?”要学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懂得坚守和取舍。

对于未来,王中林充满信心:目前国家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很大,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要紧抓机遇,踏踏实实干出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学校,更对得起自己。”(记者 张潇)

来源:《西安日报》2017年1月12日08版

责任编辑:付一枫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