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校友故事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88级邓华:不得已创业成就不得了的事业
时间:2010-03-09 09:11:47来源:新青年点击:

  说起“2009年上海十大IT新锐”之一邓华的创业故事,实在是有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创业是不得已而为之;企业马上就要在海外上市之际,他竟然请老股东“下台”;当企业蒸蒸日上时,他竟然要革自己的命!……

  在邓华的眼中,创业究竟算怎么回事儿呢?

  不甘心做苦工

  发誓学做企业管理

  面对国内市场展现的巨大商机,时下创业成了一件很时髦的事儿,对此邓华很不认同:“很多人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但实际上他们是不具备条件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邓华的事业能够走到今天,完全是十多年一步步积淀的结果。

  1988年,少年邓华离开故乡江西,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书。1992年毕业那年,他们那一届开始国家不再包分配了,邓华只好自谋出路找到南京一家集体企业工作。尽管是个当年比较稀罕的大学生,进厂的第一年,邓华仍然免不了从最底层开始干起。在闷热的车间里熬了大半年,一天夜里3点,脸上淌着浑浊汗水的邓华,撸下身上已经湿透了的衣服往地上一摔,大喊:“我邓华不是干这事儿的!我将来要去做管理!”旁边一起进厂的同学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先是吓了一跳,之后便笑得直不起腰来。

  发了狠的邓华可没把这当作一句简单的牢骚话,此后他遍觅管理学方面的书籍,开始自学企业管理。辗转7年后,邓华于1999年有机会进入中兴通讯公司的移动事业部工作。

  不得已创业

  离开中兴大施拳脚

  让邓华讲述自己创业的历程,他说,“现在反过来看自己,你也可以说这是创业,但我们当初是不得已。”

  2002年时国内风行日韩手机,但事实上,日本、韩国自己本国根本没有GSM手机制式,其手机制造商就是因为在应用技术开发方面比中国早了一步,因而他们就充分享受中国的市场,攫取着丰厚的利润。而当时的中兴通讯,已经算得上是中国最早一批能够自主开发手机、做应用技术的制造商了。但是中兴主要产品是做各类大型通讯交换机的,是和运营商打交道,不管组织方式,还是流程、资源调配,都不适合做手机。

  眼看着随着全球分工的发展,中国将承载大批量的手机交付“任务”,预见到中国将不仅是一个手机消耗的大国,更将成为手机交付的大国,邓华和他同一事业部的同事们焦急万分。

  恰在此时,公司手机事业部的经理换了人。“他是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人,但领导风格比较严厉,这让很多人都受不了。正好那时三年合同期满,很多人都集体跳槽了。现在上海很多知名手机设计公司的主要成员,基本上都来自那个时期的中兴通讯。”

  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叠加,更让邓华等人觉得再也不能错过这一机会了。抱着想做点事情的想法,30出头的邓华和同一事业部的杜军红等人,最终丢下了对中兴的留恋和不舍,踏上了自己创业的路。

  不畏惧艰辛

  3个月出炉首款产品

  2002年6月,邓华和其他8位志同道合的战友一起开始筹划组建公司。7月,龙旗控股的前身上海龙旗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白一点:我们不可能比别人聪明,但是我们可以比别人更勤奋。”那时有开发能力的欧美、日韩制造商每周工作5天、每天6-8个小时,而邓华他们则每周工作7天、每天十四五个小时。“我们开发部的一些经理,每天我走的时候他在,第二天我去上班的时候他还在,你都搞不清楚他有没有回过家。”

  正是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让一般需要6-8个月的手机开发周期,硬是被他们缩短到了3个月,第一款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在中秋节前的9月18日出炉了。

  邓华和当时公司硬件部的经理,带着新研发的设计一起赶到杭州东方通信进行试生产。由贴片机将各个细小的器件粘在锡膏上后,邓华娴熟地预估出整块料从进炉到出炉需要的时间,设好闹钟——总算可以歇口气打个盹儿了。

  凌晨5点,邓华拿到了还微烫的第一版手机。捧着这个新生婴儿,两人连夜坐火车回上海,参加公司在松江菁菁乐园举办的第一次集体活动。此时的月色依然皎洁,而两人的心中就如同钱塘江桥下惊涛拍岸的潮水一般,汹涌澎湃。

  不惜等一年

  引进人才一起“跳舞”

  公司设立之初,邓华团队就已经很明确要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大企业,所以虽然刚起步时总共只有9个人,却设立了13个部门,他和另一位创业伙伴杜军红各兼5个部门的经理;而且更绝的是,多数部门的经理都是光杆司令,下面没有一个兵。

  “因为我们很确定,将来公司不可能就只有我们9个人。既然要做大,所有职能一个都不能少。公司的架构一开始就要搭建得很正规、很完整,这就像孩子的教育一样,如果起步的时候没有给他树立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缺陷,就会形成硬伤,将来就很难纠正过来了。”邓华给9个人的公司编制了一本完备的《员工手册》,以告诉新进的员工,公司是做什么的,公司的组织方式、福利待遇如何;并且在第一页就写明:“龙旗将在5年内上市,在3年内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2005年后,意欲更上一层楼的龙旗,决定引进一些业内有丰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而这些人都是邓华团队一个一个“等”出来的。“我们为了一个合适的人,会不惜时间等很久。我们公司有一个国际业务的副总裁,他之前一直在同行业的一家知名公司做海外业务。我们和他沟通了一年多,直到2008年他才进来。这也是给他一个想清楚的时间,进入龙旗不是短期的,而是要做好一起长期奋斗的准备。”

  不安于现状

  要“革自己的命”

  “公司运作了一年多以后,最初的那些股东都已经很有钱了。那时正好碰上‘非典’,没法做业务,大家都戴着口罩出去买房子、买车子。先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再回来干。”包括邓华在内的一帮子创业青年,头一回看到这么多钱,“有了这些钱,都可以不用干了,就能养老!”

  一番激动过后,邓华很快恢复清醒,“这样不行,必须想办法把大家的激情再激发出来。”另外,创业初期那些技术型的人员原本让他们搞研发是没有问题的,但后来做到了管理岗位就可能不在行了。于是,在公司业绩最好的2005年,邓华决定对公司进行事业部制度改革,革自己的命——把这些老股东从管理岗位上请下来,让一些有能力、有激情的人在管理的舞台上,而一些技术型的老股东们则可以继续在自己的领域里自由发挥。这个痛苦的过程,花了一年多时间。

  现在邓华业余爱好是徒步、摄影和高尔夫。对他来说,现阶段需要静下心来站在更高的山峰上眺望远方,寻找独属于自己的那一片风景。

  【邓华寄语青年创业者】

  ●不要把创业两个字想得那么神秘,创业其实只是去做了些事情而已。

  ●应该顺势而为,要有准备地去创业,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首先要搞清楚,不能太盲目,自己的专长在哪里?潜伏多少年都是值得的,一定要等条件基本具备了再去创业,这个条件包括:经营能力、胸怀、商业机会、创业伙伴等。

  ●创业也是一个相对孤独的过程,创业者必须要面对孤独;如果能有一个一起创业的团队那将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记者手记】

  成功,需岁月打磨

  怎样才算创业?是自己组建了一家公司就算创业吗?创业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成功上市了?还是基业常青就算创业成功了?这个问题,是记者在采访邓华时首先讨论的第一个话题。而邓华用他自己的故事做了回答:成功与否,20年后才有资格来评说。换句话说,筹建一家公司,只是创业艰辛历程的开端。

  掌握了一门新兴技术,发现了一个具有极大商机的市场空白点,就像是老鼠发现了一块香喷喷的奶酪。这究竟是块诱人的馅饼,还是布满利刃的陷阱?循着这条路走下去,等待自己的是风光无限的成功,还是血本无归的惨败?不经过十年八年的市场检验,一开始还真不好说。

  创业,就是岁月无情的磨砺过程,是对创业者心智和能力的反复考验。最终是磨成一粒沙,还是一颗钻石,全看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

  来源:上海《青年报》 2010年03月08日

  链接:龙旗控股 http://www.longcheertel.com/

上一条:86级颜建:20年东化 20年服务——专访东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建
下一条:校友王中林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88级邓华:不得已创业成就不得了的事业
发布时间:2010-03-09 09:11:47来源:新青年点击:我要评论:

  说起“2009年上海十大IT新锐”之一邓华的创业故事,实在是有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创业是不得已而为之;企业马上就要在海外上市之际,他竟然请老股东“下台”;当企业蒸蒸日上时,他竟然要革自己的命!……

  在邓华的眼中,创业究竟算怎么回事儿呢?

  不甘心做苦工

  发誓学做企业管理

  面对国内市场展现的巨大商机,时下创业成了一件很时髦的事儿,对此邓华很不认同:“很多人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但实际上他们是不具备条件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邓华的事业能够走到今天,完全是十多年一步步积淀的结果。

  1988年,少年邓华离开故乡江西,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书。1992年毕业那年,他们那一届开始国家不再包分配了,邓华只好自谋出路找到南京一家集体企业工作。尽管是个当年比较稀罕的大学生,进厂的第一年,邓华仍然免不了从最底层开始干起。在闷热的车间里熬了大半年,一天夜里3点,脸上淌着浑浊汗水的邓华,撸下身上已经湿透了的衣服往地上一摔,大喊:“我邓华不是干这事儿的!我将来要去做管理!”旁边一起进厂的同学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先是吓了一跳,之后便笑得直不起腰来。

  发了狠的邓华可没把这当作一句简单的牢骚话,此后他遍觅管理学方面的书籍,开始自学企业管理。辗转7年后,邓华于1999年有机会进入中兴通讯公司的移动事业部工作。

  不得已创业

  离开中兴大施拳脚

  让邓华讲述自己创业的历程,他说,“现在反过来看自己,你也可以说这是创业,但我们当初是不得已。”

  2002年时国内风行日韩手机,但事实上,日本、韩国自己本国根本没有GSM手机制式,其手机制造商就是因为在应用技术开发方面比中国早了一步,因而他们就充分享受中国的市场,攫取着丰厚的利润。而当时的中兴通讯,已经算得上是中国最早一批能够自主开发手机、做应用技术的制造商了。但是中兴主要产品是做各类大型通讯交换机的,是和运营商打交道,不管组织方式,还是流程、资源调配,都不适合做手机。

  眼看着随着全球分工的发展,中国将承载大批量的手机交付“任务”,预见到中国将不仅是一个手机消耗的大国,更将成为手机交付的大国,邓华和他同一事业部的同事们焦急万分。

  恰在此时,公司手机事业部的经理换了人。“他是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人,但领导风格比较严厉,这让很多人都受不了。正好那时三年合同期满,很多人都集体跳槽了。现在上海很多知名手机设计公司的主要成员,基本上都来自那个时期的中兴通讯。”

  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叠加,更让邓华等人觉得再也不能错过这一机会了。抱着想做点事情的想法,30出头的邓华和同一事业部的杜军红等人,最终丢下了对中兴的留恋和不舍,踏上了自己创业的路。

  不畏惧艰辛

  3个月出炉首款产品

  2002年6月,邓华和其他8位志同道合的战友一起开始筹划组建公司。7月,龙旗控股的前身上海龙旗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白一点:我们不可能比别人聪明,但是我们可以比别人更勤奋。”那时有开发能力的欧美、日韩制造商每周工作5天、每天6-8个小时,而邓华他们则每周工作7天、每天十四五个小时。“我们开发部的一些经理,每天我走的时候他在,第二天我去上班的时候他还在,你都搞不清楚他有没有回过家。”

  正是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让一般需要6-8个月的手机开发周期,硬是被他们缩短到了3个月,第一款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在中秋节前的9月18日出炉了。

  邓华和当时公司硬件部的经理,带着新研发的设计一起赶到杭州东方通信进行试生产。由贴片机将各个细小的器件粘在锡膏上后,邓华娴熟地预估出整块料从进炉到出炉需要的时间,设好闹钟——总算可以歇口气打个盹儿了。

  凌晨5点,邓华拿到了还微烫的第一版手机。捧着这个新生婴儿,两人连夜坐火车回上海,参加公司在松江菁菁乐园举办的第一次集体活动。此时的月色依然皎洁,而两人的心中就如同钱塘江桥下惊涛拍岸的潮水一般,汹涌澎湃。

  不惜等一年

  引进人才一起“跳舞”

  公司设立之初,邓华团队就已经很明确要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大企业,所以虽然刚起步时总共只有9个人,却设立了13个部门,他和另一位创业伙伴杜军红各兼5个部门的经理;而且更绝的是,多数部门的经理都是光杆司令,下面没有一个兵。

  “因为我们很确定,将来公司不可能就只有我们9个人。既然要做大,所有职能一个都不能少。公司的架构一开始就要搭建得很正规、很完整,这就像孩子的教育一样,如果起步的时候没有给他树立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缺陷,就会形成硬伤,将来就很难纠正过来了。”邓华给9个人的公司编制了一本完备的《员工手册》,以告诉新进的员工,公司是做什么的,公司的组织方式、福利待遇如何;并且在第一页就写明:“龙旗将在5年内上市,在3年内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2005年后,意欲更上一层楼的龙旗,决定引进一些业内有丰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而这些人都是邓华团队一个一个“等”出来的。“我们为了一个合适的人,会不惜时间等很久。我们公司有一个国际业务的副总裁,他之前一直在同行业的一家知名公司做海外业务。我们和他沟通了一年多,直到2008年他才进来。这也是给他一个想清楚的时间,进入龙旗不是短期的,而是要做好一起长期奋斗的准备。”

  不安于现状

  要“革自己的命”

  “公司运作了一年多以后,最初的那些股东都已经很有钱了。那时正好碰上‘非典’,没法做业务,大家都戴着口罩出去买房子、买车子。先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再回来干。”包括邓华在内的一帮子创业青年,头一回看到这么多钱,“有了这些钱,都可以不用干了,就能养老!”

  一番激动过后,邓华很快恢复清醒,“这样不行,必须想办法把大家的激情再激发出来。”另外,创业初期那些技术型的人员原本让他们搞研发是没有问题的,但后来做到了管理岗位就可能不在行了。于是,在公司业绩最好的2005年,邓华决定对公司进行事业部制度改革,革自己的命——把这些老股东从管理岗位上请下来,让一些有能力、有激情的人在管理的舞台上,而一些技术型的老股东们则可以继续在自己的领域里自由发挥。这个痛苦的过程,花了一年多时间。

  现在邓华业余爱好是徒步、摄影和高尔夫。对他来说,现阶段需要静下心来站在更高的山峰上眺望远方,寻找独属于自己的那一片风景。

  【邓华寄语青年创业者】

  ●不要把创业两个字想得那么神秘,创业其实只是去做了些事情而已。

  ●应该顺势而为,要有准备地去创业,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首先要搞清楚,不能太盲目,自己的专长在哪里?潜伏多少年都是值得的,一定要等条件基本具备了再去创业,这个条件包括:经营能力、胸怀、商业机会、创业伙伴等。

  ●创业也是一个相对孤独的过程,创业者必须要面对孤独;如果能有一个一起创业的团队那将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记者手记】

  成功,需岁月打磨

  怎样才算创业?是自己组建了一家公司就算创业吗?创业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成功上市了?还是基业常青就算创业成功了?这个问题,是记者在采访邓华时首先讨论的第一个话题。而邓华用他自己的故事做了回答:成功与否,20年后才有资格来评说。换句话说,筹建一家公司,只是创业艰辛历程的开端。

  掌握了一门新兴技术,发现了一个具有极大商机的市场空白点,就像是老鼠发现了一块香喷喷的奶酪。这究竟是块诱人的馅饼,还是布满利刃的陷阱?循着这条路走下去,等待自己的是风光无限的成功,还是血本无归的惨败?不经过十年八年的市场检验,一开始还真不好说。

  创业,就是岁月无情的磨砺过程,是对创业者心智和能力的反复考验。最终是磨成一粒沙,还是一颗钻石,全看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

  来源:上海《青年报》 2010年03月08日

  链接:龙旗控股 http://www.longcheertel.com/

责任编辑:root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