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名师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静静计算生命的奥秘——记陕西省师德标兵高琳教授
时间:2008-12-16 13:00:00来源:西电科大报点击:

  高琳教授这两年来可以说是喜事不断:作为教育部选派的访问学者访学回国,从副教授提升为教授,获评博士生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带头人……对啧啧有声的称赞和祝贺,高琳报以一贯谦逊和蔼的笑容。多年的潜心钻研换来厚实的成果,不懈的积累和充分的准备迎来更高的起点。她在新的挑战面前踌躇满志,也在更重大的责任之下感到了压力和紧迫感。
  
  科海无边 学者无疆
  
  高琳是学数学出身,本科和硕士阶段读的都是计算数学专业,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和七年系统扎实的专业学习为她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毕业后的研究工作更强调学以致用,—向喜欢追根究底,喜欢尝试挑战的高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时会触及不同的学科领域,这引起了她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直觉的高度关注。她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开始有意识地把目光投向数学学科、计算机学科与生物学科的交叉领域。

  1999年,高琳在执教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在智能网络研究上成果卓著的许进教授。在导师的建议下,高琳毅然选择了分子生物计算(DNA计算)作为她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这成为她科研道路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分子生物计算是一门国际前沿的交叉学科,其特点是借助生物的手段解决数学、计算机的问题,主要涉及数学、计算机和生物三个学科领域。有关分子生物计算的研究当时在国内尚未起步,高琳的论文可能成为该学科的国内首项成果。这一选题对于一名毫无生物学背景的博士研究生来说不可谓不大胆。

  对生物学这一完全陌尘的领域,高琳一开始也是心存顾忌的。阅读第一篇分子生物计算相关文章的情形,高琳至今记忆犹新。一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页半的论文,她反复读了几遍后没有丝毫概念。为了吃透这篇文章,她将那千把字翻来覆去读了几十遍,倒背如流了,仍然似懂非懂。最大的困难远远不是来自概念和理论,而是生物概念以及其涉及的生物实验。学校里没有生物实验室,计算机可以仿真,而生物实验却必须来真的,再加上从未接触过那些瓶瓶罐罐,高琳没少吃苦头。但高琳并没有就此退缩。她一方面苦学生物学相关知识,一方面积极寻求有条件、有意愿做生物实验设计与操作的合作伙伴。在导师的协助下,她找到了河南省生物工程实验中心,以她执着的精神、坦城的态度和过硬的科研素质赢得了中心研究人员的信赖和支持,他们实际上组成了中国DNA计算的最早的一支研究力量。高琳的研究还获得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

  做论文的经历,特别是与河南省生物工程实验中心的合作让高琳受益匪浅。全新的平台开拓了她的思维,开阔了她的研究视野。在此过程中,她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今后的研究道路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她意识到自己下一步的研究应该调整思路,扬长避短,既要把握住这一富有生机的交叉学科又要避开生物实验这一软肋。博士毕业后,高琳开始把研究重心转向计算生物学。高琳再一次展示了她对学术前沿敏锐准确的把握力和勇于挑战的胆识和魄力

  计算生物学与分子生物计算虽然都是涉及数学学科、计算机学科和生物学科的交叉研究,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计算生物学是使用数学、计算机的方法解决生物学的问题,跨越了数学、计算机、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是更加前沿的交叉学科。高琳将计算机算法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应用转到系统生物学,从问题的建模到算法对过去的研究都是巨大的挑战。在国内,计算生物学还是个新兴的稚嫩的学科,高琳紧紧盯着的是该学科国际领先的研究力量和成果。

  2004年6月,高琳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Guelph大学从事生物信息学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她以一名初学者、求学者的坦率诚恳和谦逊好学给该校的同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她的勤奋和神速的进步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访学期间,高琳惜时如金,埋头苦读,或者听课听讲座,搜集了大量最新的研究信息和权威的研究资料。在此期间,她同Guelph大学的David K.Y.Chiu教授合作申请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同时在Guelph大学做访问学者的韩国右石大学教授SeungWeonYang联合申请了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的合作项目,并得到了批准。同时,她积极同国外同行联系,主动找上了著名的Waterloo大学生物信息研究小组,并成为他们的一员。

  2005年6月,高琳提前一年结束访学回国,国内让她牵挂的实在太多。很多人替她可惜,她却说,我出国的目的是接触、了解、认识国际上先进的方法和成果,关键是建立沟通渠道,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一年的时间已经足够,目的已经达到。

  回国不久,在Waterloo大学生物信息研究小组的配合与支持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由高琳教授正式主持的计算生物学研究项目启动了,并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授之以渔 师者无私
  
  自1994年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起,高琳多年承担着本科数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由她主讲的基础课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合数学》《计算机导论》《线性代数》,专业基础课有《算法设计与分析》《数值分析》。她的课以逻辑清晰,推理严谨,表达流畅准确而受到学生的欢迎,曾多次在讲课竞赛中获奖。高琳常对学生说,学习要有针对性,盲目地被动地学习不扎实,效率也低。必要时,她会花些时间去解释学习某一门学科、某种知识和方法的意义和作用。每堂课前,她总要先交代清楚这节课与上节课的逻辑关系,明确此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掌握的思想和方法。她说,方法和思路上的启发比知识的灌输更重要,课堂上主要不是教授看书就能看得到的知识,而是要传达统领知识点的思想和精神,训练举一反三的思维和能力。

  高琳还带着十几名研究生,为了研究生的培养,她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高琳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背景,充分尊重他们的专业兴趣取向,慎重地指导他们选择研究方向。在加拿大访学期间,国外高校课堂上平等、开放的交流氛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深入思考每个研究生的方向,利用在国外的便利条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每个人的学习和研究都准备了参考资料。回国后,她拿出周末休息的时间为研究生开设了讨论班,让每个学生在充分研读各自方向国际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作学习报告,对相关问题展开全体讨论。高琳的研究生曾燕说,高老师的讨论班气氛很热烈,很活跃,大家平等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班上涉及的知识有广度,有深度,信息量很大;这种学习方式比自己闷头看书要高效得多,也深刻得多。高琳还经常邀请相关方向的其他老师和同学来参加讨论班,她说,研究生教育不能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看重科研方法和素质的培养。实践证明,讨论班这种方式很有效,能帮助学生们更快、更主动地进入研究课题。

  作为教师,高琳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的知识和能力,她勤奋攀登、无畏拼搏的科研精神和满腔的科学热情无时无刻不在感召着青年学子们,而她亦师亦友的可亲态度和无私的奉献和关爱更是赢得了学生们的信赖。高琳得知她的一名研究生正积极争取到高校工作,就主动提出要指导她试讲,听完一堂课后,高琳从课堂节奏的把握到语言表达的规范一一指出了该学生的欠缺之处,让学生大为感动,至今感念不已。

  高琳老师对自己的学生视同自己的朋友,无论从思想、心理、学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和帮助。课堂上、咖啡馆、家里都成了她与同学们交流、沟通的地方。杨霄是高琳老师一位学生,在老师科研思想的启发下,对分子生物计算发生兴趣,跟着老师作毕业设计,在高老师悉心指导下,他的毕业设计论文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得以发表。杨霄毕业后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计算生物学的研究工作(硕士), 目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的也是计算生物学的研究工作。高甜同学在家庭关系上和个人感情上遇到了很大困惑,出于对高琳老师的高度信任,希望和老师聊聊心里话,高琳自己掏腰包,在咖啡馆与高甜同学谈了几个小时,使这名同学解脱了心理困惑,之后,她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高老师把学生对自己的这种信任,看成对自己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更加努力地工作,在教学上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科研上不断进取。通过和学生的广泛交流,她与学生的距离更近,进一步知道了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获得,也希望从老师这里得到与人相处和做人的道理,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高琳老师的心底里。
  
  生有涯而知无涯
  
  近年来,高琳教授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她先后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子项目,一项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两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西安市重点项目。以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预研基金、电科院预研基金等科研项目。200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2003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年来共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有7篇被SCI检索,10篇被EI检索,3篇被ISTP检索。在教学方面,1998年以来,曾多次荣获校“永新”、“贝尔”、“华为”等奖教金,1999年获计算机学院讲课竞赛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计算机学院优秀教师,2001年获第四届校级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

  高琳的学术成果迭出。她扎实的科研素质,对学科前沿敏锐的洞察力和把握能力一直为同行所称道。而高琳自己却谦逊地认为自己的资质并不高,所以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她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涯的。从教学到科研,从项目到学生,工作占满了高琳的时间和精力。把工作带回家中仍是远远不够的,她干脆把办公室设在家中。每天一早七点一刻,送走了上班的丈夫和上学的儿子,她干净利索地稍做收拾,把面包和牛奶放在电脑旁,七点半,她已经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常常不知不觉就这样过了一天,直到夜色沉沉。

  2006年,高琳招收了她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而她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生物分子网络数据分析中相关图问题及其算法研究”也已顺利启动。她一如既往地将世界的纷扰关在小屋门外,潜心静气地坐在书桌前,静静计算生命的奥秘……(张莹莹)

上一条:教书育人 实践师德——记陕西省师德标兵曹全喜教授
下一条:倾情一生育桃李——记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孙肖子教授

静静计算生命的奥秘——记陕西省师德标兵高琳教授
发布时间:2008-12-16 13:00:00来源:西电科大报点击:我要评论:

  高琳教授这两年来可以说是喜事不断:作为教育部选派的访问学者访学回国,从副教授提升为教授,获评博士生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带头人……对啧啧有声的称赞和祝贺,高琳报以一贯谦逊和蔼的笑容。多年的潜心钻研换来厚实的成果,不懈的积累和充分的准备迎来更高的起点。她在新的挑战面前踌躇满志,也在更重大的责任之下感到了压力和紧迫感。
  
  科海无边 学者无疆
  
  高琳是学数学出身,本科和硕士阶段读的都是计算数学专业,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和七年系统扎实的专业学习为她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毕业后的研究工作更强调学以致用,—向喜欢追根究底,喜欢尝试挑战的高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时会触及不同的学科领域,这引起了她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直觉的高度关注。她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开始有意识地把目光投向数学学科、计算机学科与生物学科的交叉领域。

  1999年,高琳在执教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在智能网络研究上成果卓著的许进教授。在导师的建议下,高琳毅然选择了分子生物计算(DNA计算)作为她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这成为她科研道路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分子生物计算是一门国际前沿的交叉学科,其特点是借助生物的手段解决数学、计算机的问题,主要涉及数学、计算机和生物三个学科领域。有关分子生物计算的研究当时在国内尚未起步,高琳的论文可能成为该学科的国内首项成果。这一选题对于一名毫无生物学背景的博士研究生来说不可谓不大胆。

  对生物学这一完全陌尘的领域,高琳一开始也是心存顾忌的。阅读第一篇分子生物计算相关文章的情形,高琳至今记忆犹新。一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页半的论文,她反复读了几遍后没有丝毫概念。为了吃透这篇文章,她将那千把字翻来覆去读了几十遍,倒背如流了,仍然似懂非懂。最大的困难远远不是来自概念和理论,而是生物概念以及其涉及的生物实验。学校里没有生物实验室,计算机可以仿真,而生物实验却必须来真的,再加上从未接触过那些瓶瓶罐罐,高琳没少吃苦头。但高琳并没有就此退缩。她一方面苦学生物学相关知识,一方面积极寻求有条件、有意愿做生物实验设计与操作的合作伙伴。在导师的协助下,她找到了河南省生物工程实验中心,以她执着的精神、坦城的态度和过硬的科研素质赢得了中心研究人员的信赖和支持,他们实际上组成了中国DNA计算的最早的一支研究力量。高琳的研究还获得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

  做论文的经历,特别是与河南省生物工程实验中心的合作让高琳受益匪浅。全新的平台开拓了她的思维,开阔了她的研究视野。在此过程中,她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今后的研究道路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她意识到自己下一步的研究应该调整思路,扬长避短,既要把握住这一富有生机的交叉学科又要避开生物实验这一软肋。博士毕业后,高琳开始把研究重心转向计算生物学。高琳再一次展示了她对学术前沿敏锐准确的把握力和勇于挑战的胆识和魄力

  计算生物学与分子生物计算虽然都是涉及数学学科、计算机学科和生物学科的交叉研究,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计算生物学是使用数学、计算机的方法解决生物学的问题,跨越了数学、计算机、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是更加前沿的交叉学科。高琳将计算机算法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应用转到系统生物学,从问题的建模到算法对过去的研究都是巨大的挑战。在国内,计算生物学还是个新兴的稚嫩的学科,高琳紧紧盯着的是该学科国际领先的研究力量和成果。

  2004年6月,高琳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Guelph大学从事生物信息学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她以一名初学者、求学者的坦率诚恳和谦逊好学给该校的同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她的勤奋和神速的进步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访学期间,高琳惜时如金,埋头苦读,或者听课听讲座,搜集了大量最新的研究信息和权威的研究资料。在此期间,她同Guelph大学的David K.Y.Chiu教授合作申请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同时在Guelph大学做访问学者的韩国右石大学教授SeungWeonYang联合申请了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的合作项目,并得到了批准。同时,她积极同国外同行联系,主动找上了著名的Waterloo大学生物信息研究小组,并成为他们的一员。

  2005年6月,高琳提前一年结束访学回国,国内让她牵挂的实在太多。很多人替她可惜,她却说,我出国的目的是接触、了解、认识国际上先进的方法和成果,关键是建立沟通渠道,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一年的时间已经足够,目的已经达到。

  回国不久,在Waterloo大学生物信息研究小组的配合与支持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由高琳教授正式主持的计算生物学研究项目启动了,并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授之以渔 师者无私
  
  自1994年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起,高琳多年承担着本科数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由她主讲的基础课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合数学》《计算机导论》《线性代数》,专业基础课有《算法设计与分析》《数值分析》。她的课以逻辑清晰,推理严谨,表达流畅准确而受到学生的欢迎,曾多次在讲课竞赛中获奖。高琳常对学生说,学习要有针对性,盲目地被动地学习不扎实,效率也低。必要时,她会花些时间去解释学习某一门学科、某种知识和方法的意义和作用。每堂课前,她总要先交代清楚这节课与上节课的逻辑关系,明确此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掌握的思想和方法。她说,方法和思路上的启发比知识的灌输更重要,课堂上主要不是教授看书就能看得到的知识,而是要传达统领知识点的思想和精神,训练举一反三的思维和能力。

  高琳还带着十几名研究生,为了研究生的培养,她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高琳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背景,充分尊重他们的专业兴趣取向,慎重地指导他们选择研究方向。在加拿大访学期间,国外高校课堂上平等、开放的交流氛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深入思考每个研究生的方向,利用在国外的便利条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每个人的学习和研究都准备了参考资料。回国后,她拿出周末休息的时间为研究生开设了讨论班,让每个学生在充分研读各自方向国际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作学习报告,对相关问题展开全体讨论。高琳的研究生曾燕说,高老师的讨论班气氛很热烈,很活跃,大家平等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班上涉及的知识有广度,有深度,信息量很大;这种学习方式比自己闷头看书要高效得多,也深刻得多。高琳还经常邀请相关方向的其他老师和同学来参加讨论班,她说,研究生教育不能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看重科研方法和素质的培养。实践证明,讨论班这种方式很有效,能帮助学生们更快、更主动地进入研究课题。

  作为教师,高琳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的知识和能力,她勤奋攀登、无畏拼搏的科研精神和满腔的科学热情无时无刻不在感召着青年学子们,而她亦师亦友的可亲态度和无私的奉献和关爱更是赢得了学生们的信赖。高琳得知她的一名研究生正积极争取到高校工作,就主动提出要指导她试讲,听完一堂课后,高琳从课堂节奏的把握到语言表达的规范一一指出了该学生的欠缺之处,让学生大为感动,至今感念不已。

  高琳老师对自己的学生视同自己的朋友,无论从思想、心理、学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和帮助。课堂上、咖啡馆、家里都成了她与同学们交流、沟通的地方。杨霄是高琳老师一位学生,在老师科研思想的启发下,对分子生物计算发生兴趣,跟着老师作毕业设计,在高老师悉心指导下,他的毕业设计论文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得以发表。杨霄毕业后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计算生物学的研究工作(硕士), 目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的也是计算生物学的研究工作。高甜同学在家庭关系上和个人感情上遇到了很大困惑,出于对高琳老师的高度信任,希望和老师聊聊心里话,高琳自己掏腰包,在咖啡馆与高甜同学谈了几个小时,使这名同学解脱了心理困惑,之后,她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高老师把学生对自己的这种信任,看成对自己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更加努力地工作,在教学上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科研上不断进取。通过和学生的广泛交流,她与学生的距离更近,进一步知道了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获得,也希望从老师这里得到与人相处和做人的道理,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高琳老师的心底里。
  
  生有涯而知无涯
  
  近年来,高琳教授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她先后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子项目,一项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两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西安市重点项目。以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预研基金、电科院预研基金等科研项目。200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2003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年来共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有7篇被SCI检索,10篇被EI检索,3篇被ISTP检索。在教学方面,1998年以来,曾多次荣获校“永新”、“贝尔”、“华为”等奖教金,1999年获计算机学院讲课竞赛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计算机学院优秀教师,2001年获第四届校级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

  高琳的学术成果迭出。她扎实的科研素质,对学科前沿敏锐的洞察力和把握能力一直为同行所称道。而高琳自己却谦逊地认为自己的资质并不高,所以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她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涯的。从教学到科研,从项目到学生,工作占满了高琳的时间和精力。把工作带回家中仍是远远不够的,她干脆把办公室设在家中。每天一早七点一刻,送走了上班的丈夫和上学的儿子,她干净利索地稍做收拾,把面包和牛奶放在电脑旁,七点半,她已经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常常不知不觉就这样过了一天,直到夜色沉沉。

  2006年,高琳招收了她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而她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生物分子网络数据分析中相关图问题及其算法研究”也已顺利启动。她一如既往地将世界的纷扰关在小屋门外,潜心静气地坐在书桌前,静静计算生命的奥秘……(张莹莹)

责任编辑:张砚明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