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学子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西电小喇叭”创始人张旺:把创业“死磕”到底
时间:2016-05-20 09:12:30来源:新闻中心点击:

■ 记者 李直

2011-2014年,“西电小喇叭”微信平台与QQ空间粉丝量总计达3万人,日均浏览量1.5万次。换句话说,“小喇叭”平台已经覆盖了西电90%以上的在校本科生,它的创始人是张旺。

2015年初,“隔壁同学”网络社交微信公众号上线一周注册用户2万余人,覆盖西电、西外、财经、西交、西翻、长安、陕师大等西安高校,并最终拥有10万余注册用户,它的创始人是张旺。

2015年11月,“小满良仓”开始在武功落地运营,短短两个月时间,以和田红枣、若羌红枣、核桃、坚果为主要产品的农特产品销售额就超过了100万,小满良仓猴年礼盒销售额更是达到了8000盒。“小满良仓”电商平台刷新了上线21天营业额超过100万的记录,不到两年时间累计销售额达500万,它的创始人是张旺。

……

这些优秀网络平台的创始人张旺,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届的一名本科毕业生。

张旺(第一排右一)与团队成员合影

如果你在南校区B楼的教室里碰到张旺,你不会把他和一名小有成绩的创业者联系起来,学生模样的他和周围同学没有什么差别,但他的“小满良仓”创业两年累积销售额过百万,发展团队二十余人,成为业内公认“新起之秀”。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作物蓄力待发的时节。“良仓”,谐音“粮仓”,是大规模优质农产品的集中。“我们的公司主要以新疆干货、陕西特色农产品为销售主体。”张旺告诉我们,借助当地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创业环境、资源机会等便利条件,如今的“小满良仓”已经成为武功县工业园区新兴创业公司中的优秀代表。然而,提起当初的在创业这条道路上的经历和成长,张旺腼腆的笑了。

看西电的消息,只看小喇叭

“看西电的消息,只看小喇叭。”本着这样的初衷,张旺开始了一个人的奋斗。每天十九个小时,日复一日,他用他的中兴功能机和摩托罗拉SD702,两部手机不停的刷消息、加好友,宿舍、教室、自习室、校园的各个角落,忘记吃饭更是家常便饭,凭借自身对互联网的兴趣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小喇叭”从无到有。

“后来我发现,当时学校里用微博的人其实不是很多,所以我将小喇叭的主要阵地转移到了QQ空间。”张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发挥QQ空间的传播优势,在新生军训时,他利用自己QQ里新生们发的各种照片,每天晚上进行筛选,以时间轴的顺序整理成一篇当日的“军训日记”,不仅吸引了大量学生粉丝,而且也受到了很多学生家长们的关注和好评。

到了大二,张旺身兼学校宣传部、POD视频团队、三自总队、院团委、校科协五个部门的主要学生负责人,他发现虽然自己的社团管理经历扩大了交际人脉圈、方便了消息收集的广泛性,但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不够的。

2012年9月,他开始为自己的“小喇叭”组建团队,通过鼓励大家投稿、运营“失物招领”、宣传面试等方法,在宿舍区张贴海报、线上发布招新消息,就这样,一支由七位富于挑战、不怕吃苦的大学生组成的“西电小喇叭”初具规模。

在经验和技术的不断积累中,张旺发现,一个成熟的网络平台运营是有一定技巧和规律的,三个月实现覆盖全校学生也是完全可行的“比如说我自己建一个小号,一天能加20个好友,那我同时建4个小号,这样4个小号一起一天就能加80个新好友,三个月下来,西电也就整个被覆盖了。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后,他带领小喇叭团队开始了第二次“转型”,从QQ到“人人”再到微信。每一次方向的微调,背后都蕴藏着紧跟当下新媒体发展轨道的敏锐和智慧。

然而,随着小喇叭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瓶颈期也相伴而来。各种新兴公众号抄袭、模仿相似的运营模式和运作方法,使小喇叭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张旺带领他的团队不分昼夜的刷网页、看贴吧,通过一切可能的渠道了解新媒体运营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不断的尝试中,他将“西电小喇叭”细化为若干账号矩阵,比如“西电小小”、“西电大黄”等,每个小的公众号有其各自针对的重点,大号带动小号,增强了自身团队的竞争优势,提高了消息分类的针对性,很快成为学校众多网络平台的“领头羊”。

提起大学期间的这段创业故事,张旺说:“其实要非常感谢宣传部老师们给予我的帮助和培养,让我有了做这个平台的稳定的大后方。”

放弃融资50万的“隔壁同学”

张旺最初的创业方向是网络社交“隔壁同学”公众账号,“当时,一家风投公司找到我,我向他们详细介绍了‘隔壁同学’账号的功能结构和应用前景,他们很看好,便一次性提供50万启动资金用于账号的运营和推广。”张旺告诉记者,“隔壁同学”采用“一对一”匿名聊天的方式进行社交,很快在西安的各大高校开始流行。

看到商机的张旺带领他的创业团队开始进军武汉、南京等城市高校,但异地宣传资源不足、经验不够等困难可想而知,为了节约经费,他们采用了最原始也是最辛苦的宣传方式—发传单。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传单,简单但却暗藏着张旺在文案设计方面的天赋和技巧,虽然是黑白搭配的传单,但到了张旺团队的手里却成了以漫画、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手段,在武汉、南京取得的宣传成效也不错。

然而,渐渐的张旺发现,随着“隔壁同学”公共账号的不断推广,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最大的问题是男女比例的失调,“隔壁同学”的大部分用户都是男性,同时一些注册的用户利用这个平台发布或传播一些低俗消息,尽管他们每天都会从软件后台过滤用户,但是平台的形象还是受到了损害。“社交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而当时我们团队的资源、能力并不能很好的支持这种模式的运营。”张旺说。

可能人生就是这样,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面对不盈利且前景并不光明的“隔壁同学”,张旺最终选择了痛苦的舍弃。

发力“互联网+农产品”,创建“小满良仓”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敲打中,张旺将目光锁定在了农产品方面,农产品消费升级的商业预感以及背后可能蕴藏的商机让他迅速转变了创业方向,于是“小满良仓”应运而生。

同样地,“小满良仓”的运营初期也是荆棘遍布。“当时工业园区的很多公司都是共用一个仓库的,人家的电商人手多,所以效率高,有一次他们都干完了,以为仓库没有工作人员就把仓库门锁了,其实我们当时还在里面打包发货。”提起那段经历张旺很感慨。

初到武功县,没有资源,没有发展必需的硬件设施,只要单量一大,张旺就带领团队全部上阵,从早到晚,不停的打包、发货,想尽一切办法保证“良仓”的正常运营。

没有价格优势,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张旺却将他的策划营销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有一次快新年的时候,我在微信朋友圈给大家发了一个优惠券,用图片的形式,小图时,当你点击‘确定’,变成大图后会显示出我们的二维码,关注即可领取优惠券,当你点击‘取消’的时候上面会出现‘虽然你取消了,但我还是想送你这个优惠券’,当时有很多做互联网的朋友问我这种方式能不能让他们借鉴一下,我就让他们在朋友圈帮我们推广这个优惠券,所以宣传效果非常不错。”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小满良仓”刷新了上线21天营业额超过100万的记录。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整个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成员也不过26岁,领导一个如此年轻的团队,张旺坦言是十分有压力的:“创业不久后,团队中有主动选择离开的成员,他们迫于家庭的压力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创业梦想”。是的,正如白玉的诗词:“地转天旋,万事开头难”,年轻的张旺带着他年轻的团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着。

“即便痛苦,趁年轻,赶快去做吧。”张旺说:“你将遇到的困难一定比现在想到的难十倍,但是你还年轻,怕什么?”是的,所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趁年轻,折腾吧,人总是要学会为梦想执着一次,不要等到白发苍苍才后悔自己曾在年轻的时候荒芜了那么一片大好的时光。

上一条:【西电学子】电院郭浩:创业就是我的人生信仰
下一条:【西电学子】本科生王弘宇:在线“重建”圆明园

“西电小喇叭”创始人张旺:把创业“死磕”到底
发布时间:2016-05-20 09:12:30来源:新闻中心点击:我要评论:

■ 记者 李直

2011-2014年,“西电小喇叭”微信平台与QQ空间粉丝量总计达3万人,日均浏览量1.5万次。换句话说,“小喇叭”平台已经覆盖了西电90%以上的在校本科生,它的创始人是张旺。

2015年初,“隔壁同学”网络社交微信公众号上线一周注册用户2万余人,覆盖西电、西外、财经、西交、西翻、长安、陕师大等西安高校,并最终拥有10万余注册用户,它的创始人是张旺。

2015年11月,“小满良仓”开始在武功落地运营,短短两个月时间,以和田红枣、若羌红枣、核桃、坚果为主要产品的农特产品销售额就超过了100万,小满良仓猴年礼盒销售额更是达到了8000盒。“小满良仓”电商平台刷新了上线21天营业额超过100万的记录,不到两年时间累计销售额达500万,它的创始人是张旺。

……

这些优秀网络平台的创始人张旺,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届的一名本科毕业生。

张旺(第一排右一)与团队成员合影

如果你在南校区B楼的教室里碰到张旺,你不会把他和一名小有成绩的创业者联系起来,学生模样的他和周围同学没有什么差别,但他的“小满良仓”创业两年累积销售额过百万,发展团队二十余人,成为业内公认“新起之秀”。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作物蓄力待发的时节。“良仓”,谐音“粮仓”,是大规模优质农产品的集中。“我们的公司主要以新疆干货、陕西特色农产品为销售主体。”张旺告诉我们,借助当地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创业环境、资源机会等便利条件,如今的“小满良仓”已经成为武功县工业园区新兴创业公司中的优秀代表。然而,提起当初的在创业这条道路上的经历和成长,张旺腼腆的笑了。

看西电的消息,只看小喇叭

“看西电的消息,只看小喇叭。”本着这样的初衷,张旺开始了一个人的奋斗。每天十九个小时,日复一日,他用他的中兴功能机和摩托罗拉SD702,两部手机不停的刷消息、加好友,宿舍、教室、自习室、校园的各个角落,忘记吃饭更是家常便饭,凭借自身对互联网的兴趣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小喇叭”从无到有。

“后来我发现,当时学校里用微博的人其实不是很多,所以我将小喇叭的主要阵地转移到了QQ空间。”张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发挥QQ空间的传播优势,在新生军训时,他利用自己QQ里新生们发的各种照片,每天晚上进行筛选,以时间轴的顺序整理成一篇当日的“军训日记”,不仅吸引了大量学生粉丝,而且也受到了很多学生家长们的关注和好评。

到了大二,张旺身兼学校宣传部、POD视频团队、三自总队、院团委、校科协五个部门的主要学生负责人,他发现虽然自己的社团管理经历扩大了交际人脉圈、方便了消息收集的广泛性,但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不够的。

2012年9月,他开始为自己的“小喇叭”组建团队,通过鼓励大家投稿、运营“失物招领”、宣传面试等方法,在宿舍区张贴海报、线上发布招新消息,就这样,一支由七位富于挑战、不怕吃苦的大学生组成的“西电小喇叭”初具规模。

在经验和技术的不断积累中,张旺发现,一个成熟的网络平台运营是有一定技巧和规律的,三个月实现覆盖全校学生也是完全可行的“比如说我自己建一个小号,一天能加20个好友,那我同时建4个小号,这样4个小号一起一天就能加80个新好友,三个月下来,西电也就整个被覆盖了。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后,他带领小喇叭团队开始了第二次“转型”,从QQ到“人人”再到微信。每一次方向的微调,背后都蕴藏着紧跟当下新媒体发展轨道的敏锐和智慧。

然而,随着小喇叭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瓶颈期也相伴而来。各种新兴公众号抄袭、模仿相似的运营模式和运作方法,使小喇叭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张旺带领他的团队不分昼夜的刷网页、看贴吧,通过一切可能的渠道了解新媒体运营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不断的尝试中,他将“西电小喇叭”细化为若干账号矩阵,比如“西电小小”、“西电大黄”等,每个小的公众号有其各自针对的重点,大号带动小号,增强了自身团队的竞争优势,提高了消息分类的针对性,很快成为学校众多网络平台的“领头羊”。

提起大学期间的这段创业故事,张旺说:“其实要非常感谢宣传部老师们给予我的帮助和培养,让我有了做这个平台的稳定的大后方。”

放弃融资50万的“隔壁同学”

张旺最初的创业方向是网络社交“隔壁同学”公众账号,“当时,一家风投公司找到我,我向他们详细介绍了‘隔壁同学’账号的功能结构和应用前景,他们很看好,便一次性提供50万启动资金用于账号的运营和推广。”张旺告诉记者,“隔壁同学”采用“一对一”匿名聊天的方式进行社交,很快在西安的各大高校开始流行。

看到商机的张旺带领他的创业团队开始进军武汉、南京等城市高校,但异地宣传资源不足、经验不够等困难可想而知,为了节约经费,他们采用了最原始也是最辛苦的宣传方式—发传单。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传单,简单但却暗藏着张旺在文案设计方面的天赋和技巧,虽然是黑白搭配的传单,但到了张旺团队的手里却成了以漫画、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手段,在武汉、南京取得的宣传成效也不错。

然而,渐渐的张旺发现,随着“隔壁同学”公共账号的不断推广,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最大的问题是男女比例的失调,“隔壁同学”的大部分用户都是男性,同时一些注册的用户利用这个平台发布或传播一些低俗消息,尽管他们每天都会从软件后台过滤用户,但是平台的形象还是受到了损害。“社交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而当时我们团队的资源、能力并不能很好的支持这种模式的运营。”张旺说。

可能人生就是这样,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面对不盈利且前景并不光明的“隔壁同学”,张旺最终选择了痛苦的舍弃。

发力“互联网+农产品”,创建“小满良仓”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敲打中,张旺将目光锁定在了农产品方面,农产品消费升级的商业预感以及背后可能蕴藏的商机让他迅速转变了创业方向,于是“小满良仓”应运而生。

同样地,“小满良仓”的运营初期也是荆棘遍布。“当时工业园区的很多公司都是共用一个仓库的,人家的电商人手多,所以效率高,有一次他们都干完了,以为仓库没有工作人员就把仓库门锁了,其实我们当时还在里面打包发货。”提起那段经历张旺很感慨。

初到武功县,没有资源,没有发展必需的硬件设施,只要单量一大,张旺就带领团队全部上阵,从早到晚,不停的打包、发货,想尽一切办法保证“良仓”的正常运营。

没有价格优势,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张旺却将他的策划营销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有一次快新年的时候,我在微信朋友圈给大家发了一个优惠券,用图片的形式,小图时,当你点击‘确定’,变成大图后会显示出我们的二维码,关注即可领取优惠券,当你点击‘取消’的时候上面会出现‘虽然你取消了,但我还是想送你这个优惠券’,当时有很多做互联网的朋友问我这种方式能不能让他们借鉴一下,我就让他们在朋友圈帮我们推广这个优惠券,所以宣传效果非常不错。”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小满良仓”刷新了上线21天营业额超过100万的记录。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整个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成员也不过26岁,领导一个如此年轻的团队,张旺坦言是十分有压力的:“创业不久后,团队中有主动选择离开的成员,他们迫于家庭的压力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创业梦想”。是的,正如白玉的诗词:“地转天旋,万事开头难”,年轻的张旺带着他年轻的团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着。

“即便痛苦,趁年轻,赶快去做吧。”张旺说:“你将遇到的困难一定比现在想到的难十倍,但是你还年轻,怕什么?”是的,所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趁年轻,折腾吧,人总是要学会为梦想执着一次,不要等到白发苍苍才后悔自己曾在年轻的时候荒芜了那么一片大好的时光。

责任编辑:李直
本月热点